怎样搞好青春期教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科学普及出版社《人口与婚育知识手册》第73页(6716字)

(一)心理咨询——充分发挥心理疏导的教育功能

青春期教育的目的是:使他们顺利地渡过这人生的关键时期,成为有道德有教养的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就决定了青春期教育决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教育就能解决的问题。

1.教育的对象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性意识及个性等方面因人而异,学生本人又不愿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中学生存在着身心骤变的普遍性,但又都表现为不同的特性,所以靠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

2.从学生有自我保护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上来看,需要晓之以理,更需要导之以行。

3.在学生思想、认识、行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处于本能、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中,会遇到坏思想、坏影响的侵扰,思想上会出现波动,但问题的本质是与青少年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有关。

4.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心理上波涛起伏,矛盾重重,既单纯又复杂。心理上经常困惑波动,迷乱的发生也很难预期,所以一般的谈话从德育时机和针对性上说来,效果不会很佳。

5.学生的成人感使相当一部分人乐于和不经常教育他的人作平等的对话,并易于接受这些人的意见。

6.学生的困惑往往又是和种种心理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如厌学心理、逆反心理、依赖、过失压抑等心理,往往和纪律问题、学习问题或生活问题、道德问题、人际交往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所以这个解惑过程是个复杂、涉及面广、又必须双向探讨分析的过程。

以上种种决定了在青春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想上的关心、解惑、疏导和帮助。具体地说就是建立心理咨询室,请有相当理论修养和学生思想工作经验的教师或干部和学生直接对话,开展心理咨询。也只有这样,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防止学生中各种变态的心理,即畸型心理状态的出现,才能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病状,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疏导是教师通过心理咨询,针对中学生的各种思想、见解、认识、行为方面的问题,从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科学而细致地给予启发和疏导。咨询过程中教师可以分析和发现学生内心深处的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在实践中许多学生把自己心里深藏的秘密告诉老师,希望得到帮助,希望给予释疑解惑,以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这正说明了这种做法是适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的,是成效很高的教育方法,同时又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相互增进了解、信任、求得理解的一条重要的渠道。在整个探讨、研究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心理咨询对于中学的德育工作来讲是起着广义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青春期教育的社会网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深切地体会到整体改革的意义。方法论科学地告诉我们“要素的重新组合会出现新的功能”。青春期教育也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建立一个足以影响学生思想的社会网络,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从青春期教育的理论角度来看,它是集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及法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边缘科学。

从学生的性意识渠道上看,来源于电视、小说、报刊、街头、邻里及同学之间,以至社会。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性是多种多样的,思想中的问题又是和人生观、审美观等一系列思想认识问题交织在一起。从教育过程上来看,还有知行统一,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等问题。所以应该认识到:

(1)我们在讲授青春期的心理、生理、伦理道德等方面知识的同时,还要采用个别谈话和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正确的性知识培养,增强学生的理智感,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养成卫生保健习惯,学会心理调节方法,控制情感冲动,逐步形成良好品质与个性。

从学生情感和社会环境来看,大多是更近于家长,但也有许多学生感情近于班主任、教师或年龄相近的团队干部。不同的社会角色又会取得不同的教育效果。

(2)可以说青春期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大力协作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取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要建立各方面分工合作有机配合的社会教育网络。青春期教育社会网络结构是:市、区教育职能机关成立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以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学校校长负责,政教处分管具体工作,由政教处、年级组、生物教师、校医、班主任、政治课老师联合组成校内青春期教育网络;举办学生家长专题学习班和心理咨询室,协同学生家长互相配合组成社会教育网络。具体说,由市区教育职能部门负责师资培训及管理指导工作,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和收集反馈信息,组织交流。校长负责动员和组织工作;政教负责协调与组织和管理。生物老师或学校医生讲生理知识,并由经过培训的教师讲生理部分。政治教师受政教处及校领导讲伦理部分,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合作进行咨询谈心和指导活动。通过家长学习班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把整个教育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中心告诉家长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以求得很好的合作。

成立家长代表委员会,班主任和家长定期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和校内外学习、生活情况,及时沟通学校与社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定期召开“家庭教育方法探讨”,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和教育方法的改进与探讨。

政教部门可以在协调各环节工作中进行个别谈话、心理咨询与疏导活动和组织丰富多采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他们在发挥才能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以迈好青春第一步。这样可以使学生思想教育构成一个联合体,产生合力和新的教育功能。也只有这种纵横交错、齐头并进的教育才能解决好学生多种多样的思想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受到良好教育。

(三)认真做好性行为偏差学生的工作

性机能的成熟使少男少女们进入了神秘骚动的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引起了心理的变化,尤其是初中二年级一些学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爱打扮、开始注意异性、并乐于和异性交往等,这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不难发现,学生中谈论异性和异性间的交往明显增多,以至一些学生发生早恋、“搭伴”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一些色情书刊与黄色录像的出现,这种现象又有增多。这是一个对常规教育,教、学双方干扰较大,而教育者又不能回避的难题。

这些行为为社会所鄙视,当事者也存在罪恶感和自卑心理,不愿公诸于世。一旦公开了,又表现为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心理变态,甚至有的人远离集体、荒废学业。

实践证明:中学生早恋对其身心发展危害极大;对待早恋问题,简单的处分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中学生爱情是一个现实的无法回避的现实……应作为一个道德问题来研究,找到规律,按规律办事,正确引导”。这就是说要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讲清生理、心理、伦理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有性行为偏差的学生更应帮助他们克服内在和外在的诱因,提高心理承受力、理智感,并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

经验证明,心理疏导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首先应从科学角度从危害性上说明问题,讲述:(1)从生理上看,过早的性行为会导致机体内性激素的分泌剧增,体形变态、行动笨拙。出现性亢进,影响智力和身体发育,甚至造成病症,严重者成性癖而无法节制。(2)从心理上看,早恋会表现出听课无神、注意力、观察力下降,无心学习、影响学业。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多疑自卑,精神负担较重,意志薄弱、消沉、大脑迟钝、心理承受力差,严重者变成心理畸型。思想性格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3)从伦理道德上看,用理智调节性本能是人类和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中学生的性行为表示人的生物本能与欲望所遵循快乐原则的“本我”会抵消代表道德感、遵循理想原则的“超我”,使人丧失理智、违反道德准则。(4)爱是人类的高级情感,它的含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一、责任和义务”,学生的心理、思想还在变化中,性格、观念、个性尚未形成,无力担负责任和义务,所以这种爱只不过是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和满足,并非真正的“爱”。(5)从人才学角度看,成才需要积极的心境,它使人情绪高涨、兴致勃勃、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利于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乐观、向上,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早恋的学生所有的消极心理将会得到相反的效果。(6)从情感上看,早恋的消极心理会降低人的理智、能力,往往失去自控而无法自拔,从而造成心理的畸形发展。

处理学生早恋问题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要求教师持冷静的态度、慈母的心境,深入了解学生思想深层活动,耐心、亲切、推心置腹地个别谈话,坚持以疏导为主的原则,以疏为主、导在其中。针对学生特点,组织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利用社会网络,持之以恒地对待学生,用美来净化那些被污染的心。

(四)点燃学生心中的理想之火

帮助学生安全地渡过青春期,迈好青春的第一步,就必须点燃学生心中的理想之火。

青春期教育是整个中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热心德育工作的教育者们在工作方法、理论水平及经验方面的研究与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政治课的整体改革也出现了可喜的成果,但在整个教育的一些环节上,在高考的压力下,一些教育工作者过多地说:“为了你的前途应该如何做;为了你的幸福,应该走高成绩——上大学——美好的未来之路。久之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了一个“放大的我”。加之视听作品中大量的高层次生活模式和社会消极心理的影响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期望的提高、独生子女比重增加等,造成许多青少年生活要求过高、依赖性强;但他们的意志水平、能力、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下降。许多学生把自己的人生之路看得过于顺利,然而随着时代改革的潮流,对人才、接班人的要求却大幅度地提高了。概括地说是提高到“四有”、“三面向”,在素养、知识、能力、意志、品格以及情感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过去要高。

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世界观即将形成的青春期,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理想的教育,使他们获得前进向上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青春期教育必须通过各方面的合作,寓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它是通过社会网络,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其难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理想教育,是教育学中所讲的远景目标,距离现实很遥远,而在遥远的路上又存在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学段、年龄、个性以及心理特点,制定不同层次的德育工作计划,具体地说就是高中、初中学段的德育及非智力因素培育计划,以及具体的各年级的德育工作;以青春期理想教育为主旋律,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在内的综合德育工作规划。各班级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通往理想之路的一个个近景目标、中景目标,并充分利用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在心理、舆论及社会网络的作用下使整体目标分化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地确定理想与信念,这个过程是一个细致的教育、引导、鼓励、激励的过程,也是中学生度过青春期通往“四有”的必由之路。

在学生初步确立了自己的理想之后,还应该引导他们,使理想的浪漫化逐渐向理想的现实化发展。把远大的理想和日常生活中学业、品德修养、参加集体活动及锻炼身体结合起来,大目标与小目标结合起来,让理想在学生成长之路上起推动作用。

青春期的理想教育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正当的情趣,引导他们把兴趣、爱好和将来准备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把青春期理想教育和学生增长才干的过程统一起来。实践证明,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理想激情,以及同学之间、班级之间的相互感染和影响,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成效。

(五)用美净化学生的心田——谈美育教育

中学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在这个时期,引导、激发、强化他们的求美欲望,用美的力量去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一代,这正是青春期教育的目的。

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和社会渠道各种信息的冲击,使他们动荡不安的心灵,在朦胧中开始寻求个人外表美。她希望自己如花似玉,他希望自己魁梧英俊,各自开始装扮自己。但他们缺少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缺乏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所以感受不到自然、生活、艺术中的美。甚至有的却有意无意地破坏环境的美。他们看电影、小说,只追求故事情节,欣赏人物穿着打扮和谈情说爱的场面,不懂得欣赏艺术,更不会理解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所以在青春期教育中,应该用美育来净化他们的心灵,纯洁他们的情操。

美育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以文明成果为教育内容的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自然和社会)以及艺术的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情操,使他们奋发向上、全面健康地成长。

青少年比较爱打扮,注意自己的形态美和外观美。思索、保护、锻炼,使自己在青春时代保持朴素自然的仪容美是必要的,但要懂得,青春不能长存,外观美在人生中是短暂的,而品德、学识却能长存。西施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她不但外表很美丽,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更美的爱国之心。她有一句名言:“国仇不报为人无道”。在灭吴复越的战争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而为后人所称颂。刘胡兰、向秀丽、黄继光、邱少云、老山烈士的光辉形象之所以永世长存,也是因为他们的心灵行为美。要引导学生不只要注意自己外表的装饰,重要的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美的心灵。中学生的服饰、发型要与学生的身分、年龄、性别相称,做到纯朴、自然、大方。把外观美和内在美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美。

中学时期要做到“四美”,就是:心灵美——内心世界的美;行为美——心灵美的外在表现;语言美——心灵美的反映,其中关键是心灵美。从道德风尚和文明礼貌来讲,行为美要和气、文雅、谦虚,切忌烦躁、肤浅、嘲讽、傲慢。环境美——通过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使人赏心悦目的优美环境,利于身体健康,便于学习。

个人穿着仪表美、谈话办事语言美、学习生活行为美,其核心也是心灵美。要使他们懂得,要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要努力培养良好习惯,使自己有一颗纯洁的心。

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一定要活泼生动,把教师的单向授课改为师生的双向式和多向式探讨、研究。

在整个道德教育中,可通过各种渠道,集中在青春期教育中开展“谈美演讲会”、“永葆青春美”讨论会、郊游、参观、文艺、体育比赛以及各种形式的艺术欣赏活动等,来陶冶美的情操,这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培养、审美能力的增强,有重要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激发学生的爱美、求美之心,用美来充实他们的心田,让中学生的生活充满活泼向上、明朗健康的美,并使之转化为学生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动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