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池塘养鱼主要类型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科学普及出版社《淡水养实用技术手册》第149页(1766字)

我国池塘养鱼,一般放养6-8种鱼,以一二种鱼为主,称为“主养鱼”,其余为“配养鱼”。主养鱼对提高产量起主导作用,配养鱼主要靠主养鱼的剩饵残屑、排泄物等肥水所繁殖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食。具体搭配放养虽千变万化,但其基本形式见表2-61至表2-66。

表2-61 以青鱼为主的搭配放养模式

表2-62 青鱼和草鱼并重的搭配放养模式

表2-63 草鱼和团头鲂为主的搭配放养模式

表2-64 以鲮和鳙为主的搭配放养模式

表2-65 以鲤为主的搭配放养模式

表2-66 一口塘鱼种自给的放养模式

以上三个模式是长江流域以投喂天然饵料(水草螺蚬)为主,普遍采用的三种基本的传统放养模式。三种模式各有优点,以草鱼和团头鲂为主的,饲料来源丰富;以青鱼和草鱼为主的,可提高“肥水鱼”产量,有利降低成本;以青鱼为主的,浮头少,容易获得高产,优质鱼比例大。具体放养量随各种条件而有所变化,但搭配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放养规格可以根据轮捕和留种计划,按前述原则确定。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都可放2-3种规格,除青鱼外还可分别套养夏花数百尾至数千尾(以上三种放养模式均不包括套养夏花数)。

“吃食鱼”能带养“肥水鱼”的比例,随不同放养模式和单产水平而有不同,一般“吃食鱼”和“肥水鱼”的净产比例是:青鱼和草鱼并重池,净产500公斤以下的为0.8-1∶1或6∶4,净产1000公斤的为1∶0.5;青鱼池500公斤以下的为3∶1,1000公斤的为4∶1;草鱼池500公斤以下的为2∶1,1000公斤的为3∶1。“肥水鱼”的配养比例均随单产的提高而下降。在以肥料养“肥水鱼”为主,或有较多的精饲料时,搭配放养比例可不受上述比例限制。新养鱼地区,由于技术差,缺乏管理经验,可以罗非鱼为主,亩放千余尾,适当搭配其他鱼类,这样也可亩产300-500,使罗非鱼达100-150克。

用白鲫可取代鲢的80-90%时,白鲫的放养数可根据计划产量、出塘规格要求和一般生长速度来确定,或者按3-5尾白鲫抵1尾鲢来计算放养数。

不放罗非鱼可增放鲢、鳙,但总产会稍低些。

表2-64是珠江流域的放养模式,鲢鳙可放2-3种规格,实行轮捕,或者分四批轮放。轮捕。

表2-65是适于北方采用的放养模式。表2-66是根据一般生产经验按较理想的要求设计的,因为多种原因结果会有所不同。其放养的鲢鳙鱼种应在夏季分2-3次轮捕上市。夏花鲢鳙一般放一种,放养时间要看鲢鳙的生长情况而定,一般在6-7月间。取这种放养方式,只有一口塘的养鱼户,只要购买青鱼、草鱼的一龄鱼种和其他鱼的夏花即可。如能买到草鱼早繁苗,或稀放发塘的常规苗,在7月底前达到8厘米以上时,也可直接套入成鱼池,这样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放养的基本模式,除以上六种外,还有以鲢、鳙或罗非鱼为主的,但是除鲢、鳙的搭配比例和前述几种模式相同外,其余没有比较统一的搭配比例,要根据饲料来源来决定。一般草量多可多放草鱼,有螺蚬可多放青鱼,有精饲料可增加“吃食鱼”的数量。

选何种放养模式,要根据鱼池、气候、饲料、苗种来源和技术等条件及市场需要来决定。具体放养种类、数量、规格和搭配比例,仅适于我国传统养鱼方法的一般情况,但放养数量与放养规格,在重量上成正相关,在尾数上成反相关,即规格大,重量多些,尾数少些;反之规格小,重量少些,尾数多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