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苗饲养管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科学普及出版社《淡水养鱼实用技术手册》第329页(2278字)
在露天止水池饲养鳗苗、鳗种,因早期水温低,变动大,生长效果不佳,易导致鳗病大量死亡,宜在温室止水池内养殖。
(1)要彻底清理鳗池 鳗池不论新建、老池都要进行消毒清理。新池碱性大,pH值高,必须用水浸泡一段时间,最好换一二次水;有的使用冰醋酸加入浸泡的水内进行中和,可缩短浸泡时间。池塘应用药物消毒,以漂白粉或石灰水为好。多数采用百万分之十的漂白粉液,可以杀灭水生昆虫和有害细菌、藻类。消毒一星期后换水待用。砂质或石子底的鳗池在消毒前必须用水认真冲洗池底,将残饵、死鱼及其它有机物质及附生藻类尽力排除,必要时应添加粗砂或石子。鳗池清理过程应严格检查进排水系统和蒸汽加热管道以及增氧设备。
(2)放养密度要适当 白子鳗苗采捕运回后,应进行药浴消毒后放养,一般使用7‰盐水浸泡,也有用磺胺剂、抗菌素或呋喃剂浸泡消毒。如用尼龙袋充氧法运输的苗,为防止温差过大,可将尼龙袋连苗一起浸在池水内1-2小时,然后开袋药浴后放苗。合理的放养密度至关重要,一般每平方米水体放苗量以0.2-0.4公斤为宜,一个1000平方米的温室,放养的鳗苗不宜超过120-150公斤,必须留出一定数量的池作黑子鳗苗选别分级养殖使用。如养殖的产品以黑子鳗苗为主的,因养殖周期短,可适当加大密度。鳗苗入池必须“试水”,用少量的鳗苗养在需要入池的池水内,证明池水药性消失时才能下池。鳗苗入池时的水深一般在30-40厘米,二至三天内池水温度应逐步提高到25-27℃生长最适温度。
(3)抓好鳗苗开食关 白子鳗苗开食是人工养殖黑子鳗苗的关键。目前主要使用丝蚯蚓或贝肉浆做开食饵料。鳗苗一入池,即可投饵,用丝蚯蚓或贝肉打碎后泼洒,并设固定的食场,开始几天在池子四角池底都应置一磁盆或其他容器,投放丝蚯蚓,让鳗苗及早嗅到并摄食。近几年来江苏省因地制宜采用文蛤、四角蛤等贝类作开食饵料,效果良好,使用方法是在开始二、三天内,一面磨浆沿池边泼洒,一面将贝剖成二片,挂于池内,鳗苗喜吞噬贝内脏团,待多数鳗苗摄食后,可逐步引到固定食场上,上部装一只暗红灯泡,因鳗苗有趋弱光的习性,慢慢养成群集食场吃食的习惯,投饵量和投饵次数可以由原来24小时连续喂饲改为日投3-4次;养殖7-10天后,在原来使用饵料品种基础上添加配合饵料或鲜鱼糜,重量达到30%左右;13天后,配合饵料用量占总重量70%,20天后全部使用配合饵料替代。配合饵料日投放量为鳗苗体重6-8%,投喂次数可减少到日投2-3次,黑子鳗苗长到1500-2000尾/公斤时,投饵量占体重的4-5%;200-500尾/公斤规格时占3-4%,可以达到饱食。
目前鳗鱼用配合饵料成分表(%)如表2-141所示。
表2-141 鳗鱼用配合饵料成分表
配合饵料的制作要在搅饵机内进行,要随制随投,制作时必须添加鱼油或质量好的植物油,加油量依温度而定,水温18℃以下时不超过8%,18-23℃时加8-10%,23℃以上时应加10-15%。搅饵时的加水量为配合饵料的1.3-2倍,视配合饵料所含水分和制作麦面团状饵料的软硬及粘结程度而定。
(4)重视水质管理 温水养鳗苗,日照量比土池少,放苗密度又高,剩饵,排泄物和浮游生物尸体等有机物质积聚过大,池水中氨氮、亚硝酸氮浓度提高,危害很大,必须用换水方法来维持水质净化。当水质污浊严重,鳗苗摄食量减少,检测氨氮超过3ppm和亚硝酸氮浓度达0.1ppm时,就应迅速更换一部分池水,并相应调整水温,如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仍未下降时,就要彻底换水,池底加以彻底清洗,把污物除净。一般鳗苗上食几天后,就应重视水质情况,每日定时换水2-3成,有条件的单位,上午换水50%,下午再排污一次,换水20%以上,可以促进鳗苗增加摄食量,有利促进生长。
(5)增氧要充分 要看鳗池大小,鳗苗多寡,池内设置水车式增氧机2-3台,使池水向同一方向流动,经增氧机昼夜运转后,池水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补给,否则鳗苗长大后,因缺氧易浮头死亡,影响成活率。
(6)及时分级筛选 白子鳗苗饲养30天左右,可养成每公斤2000-3000尾规格的黑子鳗苗,用网捕起。方法是在食台下边先安好密目网片,然后向食台上投饵,1-2分钟内黑子鳗苗迅速上台抢食时将网片收拢,可将60-70%黑子鳗苗捕出,放网箱内暂养,再用网全池兜捕或排水放苗,待全部捕起后暂养网箱内,黑子鳗苗泻食后可用合适规格的选别机分选,然后归队将同一规格的苗移养另池饲养,有利于均匀成长,否则大苗抢食凶,影响小苗生长。筛选分养工作一个月左右进行一次,操作时务必细心认真,防止鳗苗机械受伤致病。经3个月左右时间的饲养,鳗苗大都达到200-500尾/公斤,部分达到每公斤100尾上下,可作为鳗种分养。
江苏望亭电厂养鳗场温室止水池利用余热养殖鳗苗生长情况见表2-142。
表2-142 温室止水池鳗苗生长情况
5号池(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