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性鱼病的特点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科学普及出版社《淡水养实用技术手册》第545页(1288字)

寄生性鱼病又称侵袭性鱼病,病原体主要是原虫、蠕虫、甲壳动物等动物性寄生生物。它们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虫,被寄生而遭到寄生物损害的生物称为宿主。

(1)原虫病 由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孢子虫纲、纤毛虫纲、吸管虫纲的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寄生引起,医学上常称为原虫。生殖方式为无性(分芽生殖、分裂生殖)和有性(同配及异配结合两种)两种。

这类病原体一般寄生在鱼体的一定器官或组织内,如鱼波豆虫、鳃隐鞭虫、斜管虫、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在鱼的皮肤和鳃上;六鞭毛虫、内变形虫、球虫、粘孢子虫等寄生在鱼的肠道里;锥虫寄生在鱼的血液中,有的粘孢子虫寄生在鱼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内。这类寄生虫虽然寄生极为普遍,但少量寄生对鱼类没有明显的病症,只有在条件合适时,才迅速而大量繁殖,引起鱼类发病并造成大量死亡,有些寄生虫如六鞭毛虫和肠袋虫能在草鱼的后肠里大量存在,但对草鱼没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2)蠕虫病 由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和水蛭等纲的寄生虫引起,称为鱼类蠕虫病。

①单殖吸虫纲-单殖吸虫绝大多数为体外寄生,即寄生于鱼类体表、鳍、鳃等处。如指环虫和三代虫,它们用头吸器和带有钩子的后吸盘在寄主体上作尺蠖式的爬动,破坏鱼类的皮肤和鳃组织,对幼鱼的危害很大,常引起大量死亡。

②复殖吸虫纲一少数寄生在血液里(血居吸虫)和寄生在皮肤、肌肉、鳍条、鳃丝和眼睛里的囊蚴外,绝大多数寄生在鱼的消化道内,特别是肠道、肝、胆囊和膀胱中。这类寄生虫的发育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不同阶段,因而生活史复杂,一般要经过2-3个中间宿主。除有些种类能引起鱼类发病,甚至造成死亡外,大多数复殖类吸虫主要是夺取寄主的营养,对宿主有一定的影响。

③绦虫纲一绦虫寄生在鱼的消化道和体腔里。绦虫没有上皮层,也没有口和消化道,其身体的最前端形成附着器官,固着在寄主的肠壁上;身体分节(如九江头槽绦虫)或不分节(如鲤蠢)。当鱼类被大量寄生虫感染时,能造成死亡。

④线虫纲一线虫寄生在鱼类的消化道、腹腔、皮肤、鳍和肌肉组织中,对于鱼类的危害,一般不很严重,但如寄生虫损伤了鱼体的内脏或破坏了皮肤,促使其它细菌的侵入,也能引起鱼类的死亡。

(3)甲壳动物 引起鱼类发病的甲壳动物分属三亚纲桡足亚纲的中华鳋和锚头鳋均寄生在鱼体的皮肤和鳃上,鳃尾亚纲的鯴主要寄生在鱼体的皮肤上,均能引起饲养鱼类的严重发病和死亡。等足亚纲的鱼怪寄生在鲤、鲫等鱼的胸鳍基部或附近的体腔中,由虫体和鱼体的分泌物形成一个囊袋,又有一个小口与外相通,本亚纲的寄生虫主要感染天然水体的鲤、鲫等鱼,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有一定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