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禽结核病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363页(3930字)

禽结核病是由禽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引起家禽和鸟类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点是呈慢性经过,渐进性消瘦、贫血、产蛋减少或不产蛋,各器官尤其肝、脾和肠道形成结核结节。由于本病多呈慢性,病禽无明显症状,但患禽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受到影响,重者死亡,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所有品种、不同年龄的家禽和鸟类均可感染禽分枝杆菌,但家禽比野禽易感。此外,禽结核分枝杆菌对某些哺乳动物也有一定的致病力。人也可感染本病。

病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禽肠道的溃疡性结核病灶可以排出大量结核杆菌,肝脏和胆囊黏膜病灶也可通过总胆管排出结核杆菌,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形成一重要传染源。病禽呼吸道也可排出病菌。病禽排出的这些细菌,污染环境尤其是土壤和垫料后,即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他健康动物。饲料、饮水和禽蛋等其他物质污染后也可传播本病。

病禽下脚料及其他感染动物也可成为禽结核病的潜在传染源。

禽舍与环境管理不善,卫生欠佳,消毒不严,密度过大,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症状

由于本病呈慢性经过,病禽初期往往无示病症状。但如果本病在禽群中流行,随病程发展,则可在患病个体中观察到部分临床症状。

病禽通常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废绝;有些个体虽然食欲良好,但通常表现为进行性消瘦,尤以胸肌消瘦明显,胸骨明显突出,甚至变形。此时,病禽羽毛蓬松、暗无光泽,冠、肉髯和耳垂贫血,比正常禽薄,偶尔呈淡蓝色,无毛部位皮肤粗糙,引起肝脏病变时,可见有黄疸。如果病禽关节或肠道受到侵染,可出现一侧性跛行、翅膀下垂,或顽固性腹泻。随病程发展,有些禽触诊腹部可能发现沿肠道分布的结节。病禽最后衰竭死亡,病程2~3个月甚至达1年以上,有的甚至发生肝、脾破裂而突然死亡。

发生本病时,产蛋禽产蛋率下降,甚至停产。受精率和出雏率下降。

(二)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对禽结核病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其特征变化是:贫血、消瘦、各内脏器官(除神经系统外)出现典型黄灰色干酪样结节。结节坚硬易摘除,外包一层纤维组织性包膜,结节病变最常见于肝、脾、肠、肺等好发器官。骨髓、心脏、肾、卵巢、睾丸和皮肤通常无结节出现。肝、脾和肠管上出现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结节。肝、脾肥大通常具有示病意义,脾脏甚至可肿大2~3倍,有时发生破裂而出现致死性出血。结核结节大小不等,有时直径达数厘米。大结节常有不规则的瘤样轮廓,表面有时可见到较小的颗粒或结节。结节切开时内容物呈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结节周围有一层纤维素性包囊,通常不发生钙化。肺脏的损害通常没有肝脏和脾脏严重。肠道结核时,粟粒状豌豆粒或鸽蛋大小的结节突出于肠管浆膜表面,切面为干酪样坏死物,肠系膜形成典型的“珍珠病”。

火鸡、鸭和鸽子的病变主要表现在肝脏和脾脏,但在其他器官中也有发生。

(三)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依赖于实验室检查。

1.病原分离与鉴定

(1)涂片镜检:取病死禽或扑杀禽的肝、脾结核病灶病料,直接涂片,用萋-尼(Ziehl-Neelsen)氏抗酸性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到单个、成对、成堆或成团的红色禽结核分枝杆菌。据此可做出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如果禽群有发病史,尸体剖检时发现可疑病变,但脏器涂片镜检未见抗酸菌时,则须用剖检病料(最好是肝脏和脾脏)作禽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如果尸体已经腐败,则可以取骨髓。病料经处理制成乳剂后,进行培养。分离结核分枝杆菌所需培养基比较特殊,在含有1%丙酮酸钠的Lowenstein Jensen,Middlebrook 7H10和7H11或Coletsos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典型禽结核分枝杆菌菌落为光滑菌落,但有时也表现为粗糙型。

结核分枝杆菌进行生化试验时,对硝酸盐还原、尿素酶、吐温80水解、烟酸形成等均为阴性;甘油能促生长,接触酶试验阳性。这些生化特性有助于诊断。

2.结核菌素试验和血清学试验

(1)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广泛应用于禽结核病检测,试验所用结核菌素为标准的禽纯化蛋白衍生物(PPD)。试验时,用小针头对一侧肉髯皮内注射0.05毫升或0.1毫升结核菌素(约2000国际单位),48小时后观察结果。如接种一侧肿胀,而且肿胀从大约5毫米直径的小硬结扩散至整个肉髯与颈部的广泛水肿,则判为阳性反应。雏鸡和其他家禽和野禽进行本试验时,可选择本部位或冠部、脚蹼、眼睑、无毛皮肤等部位,但结果都不是十分可靠,有时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2)全血凝集试验:鸡和水禽进行群体检疫净化时,本试验特别实用。1%孔雀绿染色的抗原常作为快速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抗原,该抗原的制备目前已有国际推荐的标准方法(OIE《哺乳动物、禽和蜜蜂A和B类疾病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取一滴(0.05~0.1毫升)抗原与等体积的新鲜静脉全血,在白凹瓷板上充分混合。将混合物摇晃2分钟后,观察是否出现凝集现象。如凝集物很粗糙,则结果明显。本法简便快速,检出率高,比结核菌素试验更可靠。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试剂容易标准化,且简便、快速,可迅速检测大量禽群,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

3.分子生物学及其他技术 用DNA探针进行病原鉴定正在研究中。

4.动物试验 实验动物最好选用患病动物的同种动物,或其他家禽或日本鹌鹑,试验时最好选用刚成年禽。取培养物配成的0.1毫克/毫升混悬液,给实验禽作静脉注射,如为强毒株实验禽,则在5~6周内死亡,或出现抗酸杆菌引起的广泛性病变。

5.类症鉴别要点 本病诊断的最简单方法是病理剖检,病变相当明显。其他疾病如肿瘤、盲肠肝炎、禽霍乱和禽伤寒具有某些类似病变,可通过病料涂片镜检加以鉴别,因为任何其他已知禽病都不会出现抗酸性杆菌。

二、防治

(一)治疗

因为治疗价值不大,家禽发生本病时,不建议进行治疗,而应进行清群处理。

但观赏禽和名贵品种发生本病时,可联合应用异烟胼(30毫克/千克)、乙二胺二丁醇(30毫克/千克)和利福霉素治疗,如无明显副作用,推荐疗程为18个月。

(二)预防

从公共卫生角度考虑,防治禽结核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故应提出切实合理可行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1.一般预防措施 建立无结核病禽群是控制和扑灭本病的基本措施之一,其程序一般包括:定期开展禽结核病检测(血清学监测),发现病禽,立即淘汰,尤其要全部淘汰患病老龄蛋鸡群(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并采取清群措施,半年后再复检一次,直到所有阳性鸡全部检出为止;禽群一旦发病,应在新的环境改建禽舍,采取一般消毒措施难以达到净化目的;禽群应相对隔离饲养,防止自由流动,尤其是禽由感染禽舍向无结核病禽舍的流动;淘汰老的禽群,焚烧或掩埋病死禽尸体;在实施严格检疫措施后,引进无结核禽群,在引进鸡群前,隔离检疫2个月(进行2次结核菌素试验),并在无结核病环境中饲养,建立新的无结核病禽群。

2.免疫预防 目前,已有人使用分枝杆菌灭活苗和活苗对禽进行预防性接种,但将疫苗应用于生产,尚有许多工作需要进行。

3.发病后紧急预防、扑灭措施 本病发生后应淘汰病禽,并逐步清群。禽舍及环境应彻底清扫和消毒,粪便堆积发酵、沤肥。必要时改建禽舍,引进无结核病禽群,建立新的禽群。

(三)公共卫生

禽型结核菌也可感染人,应引起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结核病人不准饲养禽,以防畜禽和人互相传染,扩大传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