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禽伪结核病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368页(1658字)

禽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耶尔森氏菌或伪结核巴氏杆菌[Yersinia(Pasteurella)Pseudotuberculosis]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出现短期的急性败血症和随后的慢性局灶性感染,这种慢性局灶性感染表现为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和脾脏出现干酪性坏死和结节。由于本病在家禽中很少发生,故相关研究亦不系统,多以病例报告为主。

、鸭、鹅、鸡、珍珠鸡和多种禽类均对本病易感,多种哺乳动物也可发生本病。从目前的发病报告来看,禽伪结核病有时可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病禽和患病哺乳动物的排泄物可污染土壤、饲料和饮水,病原经消化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并导致一些器官如肝、脾、肺或肠道出现感染灶,形成结核结节样病变。这种病变也见于肠系膜和胸肌。本病发生的潜伏期差异很大,急性病例一般为3~6天,慢性病例可长达14天以上。各种应激因素如受寒、饲养管理不善、寄生虫侵袭等,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并加重病情。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最急性病例往往无任何先驱症状而突然死亡,或在首发症状后存活数小时或几天,这类病例通常以突发腹泻和急性败血性变化为主;多数情况下,病例常呈慢性经过,病程拖延至2周以上,这类病例死前2~4天出现症状,表现为虚弱、羽毛颜色暗淡而蓬乱、呼吸困难,有些病例往往出现腹泻症状;还有些病例病程会拖得更长,病禽出现消瘦、极度虚弱或麻痹,具体表现为行走困难、强直、嗜睡、便秘等。慢性病例的早期,病禽可能采食正常,但通常在死前1~2天食欲完全丧失。

(二)病理变化

对于早期死亡的病例,仅可能观察到肝、脾肿大和肠炎。病程稍长的病例,内脏特别是肝脏、脾脏和肌肉可观察到粟粒大小的坏死灶,心脏、肺脏和肾脏有时可见到小出血点。肠炎从卡他性到出血性,程度不同,有时浆膜腔内含有多量液体。患病火鸡有时出现骨髓炎。

(三)实验室诊断

本病无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有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才可做出确诊。

1.病原分离与鉴定 病料的采集,对于急性病例应采取血液样本,慢性病例可采取病变组织。对于未污染的样品,可直接接种营养琼脂培养基或血液琼脂培养基。已污染的样品则须用选择性培养基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或SS培养基,挑选典型菌落,进一步做生化试验。也可将样品接种敏感动物,获取纯培养物。病原菌的生化特性为: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甘油、糊精、甘露醇、木糖、甘露糖、李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蔗糖、卫矛醇、肌醇、乳糖、棉子糖、山梨醇;产生尿素、过氧化氢酶、氨气,通常产生硫化氢;还原硝酸盐、美蓝;不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

2.类症鉴别要点 本病和禽霍乱、禽结核病、鸡白痢/沙门氏菌在病理变化上具有相似之处,确诊时需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

二、防治

(一)治疗

本病的治疗报告很少。研究表明,伪结核耶尔森氏菌对磺胺-5-甲氧嘧啶、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和四环素中度敏感,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和黄连素不敏感。

(二)预防

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加以预防,故只能采取一般预防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水平等。

上一篇:禽结核病 下一篇:禽病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