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禽大肠杆菌病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396页(4357字)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禽类的急性、慢性传染病的总称。其病型和病变复杂多样,主要有急性败血症、卵黄性腹膜炎、脐炎、输卵管炎、气囊炎、肠炎、全眼球炎及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等。

本菌抗原结构复杂,血清多型,变异菌株不断出现,分布极广,不同地区有不同血清型,同一地区不同场,甚至同一鸡场同一鸡群也可有多个血清型,本病的普遍性给养禽业造成严重威胁和重大经济损失。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败血型 发病急、死亡快、临床症状不明显,有的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通常说的就是指这种类型,危害极大;

2.生殖器官炎症型 生殖器官及有关部位的发炎,如卵黄性腹膜炎、脐炎、输卵管炎。母鸡可产生畸形蛋,产蛋下降或停产。也可出现腹部肿胀、重坠造成母鸡大量死亡。对幼鸡可造成脐及周围组织发炎,引起初生雏鸡死亡,死亡率可达10%左右,高的达40%以上。

3.其他器官的炎症型 如肠炎、眼球炎、脑炎、肿头、关节炎等症状。大肠杆菌侵害消化道,临床表现腹泻、肛门周围羽毛潮湿污秽;侵害关节时,则表现关节肿胀、跛行;侵害眼时病鸡眼球呈灰白色、角膜混浊、眼房积脓、严重者失明;侵害脑部引起病鸡昏睡,神经症状或下痢,很难治愈;侵害头部皮下,眼睑周围,可引起肿头及浮肿性皮炎。

(二)病理剖检

1.急性败血型主要病变 ①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混浊、增厚,更甚者纤维素渗出物与心包粘连;②纤维素性肝周炎,肝脏肿大、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时整个肝脏被一层纤维素性薄膜包裹;③纤维素性腹膜炎,腹腔有数量不等的腹水及纤维素渗出物,或其渗出物充斥于腹腔各脏器间。

2.生殖器官症状 卵黄性腹膜炎的病变,为输卵管伞部粘连、卵泡跌入腹腔引起广泛腹膜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多见于产蛋母鸡输卵管充血、出血。卵泡膜充血、卵泡变形、变色(呈红褐色或黑褐色),有的变硬,卵黄变稀。公鸡睾丸膜充血、肿胀。

3.其他器官病变 如全眼球炎(眼球感染后眼房水和角膜发生混浊,视网膜剥离,眼前房积脓,造成失明)、大肠杆菌性关节炎、关节滑膜炎、肠炎、呼吸器官的炎症(胸腹气囊炎),肝、盲肠、十二指肠和肠系膜有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结节,肠粘连不易分离,肝脏可见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坏死灶。

(三)流行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病在各地便有发生,近年来危害更为严重。发病季节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末春初气温多变季节及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鸡皆可发生,尤以幼雏、中雏多发,肉鸡于4~8周龄多发,蛋鸡于开产前不久及产蛋高峰期发病率最严重。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常与其他家禽传染病并发或继发,如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这更增加了该病危害的严重性。特别是容易并发慢性呼吸道病,损失更大。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见菌,多为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健康,抵抗力强时,这些菌株不表现致病性,当机体健康状况下降,特别是在应激情况下,其致病性增强,引起发病。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凡有哺乳动物和禽类活动的环境空气、水源和土壤中均有本菌存在。当鸡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饲料质量不好、鸡舍污染严重时,该病传播途径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交配等途径水平传播,还可通过其他多种途径,使种蛋被污染而进行垂直传播。

1.饲料和饮水污染,通过消化道可感染。

2.沾有病原的尘埃、飞沫通过呼吸道侵入血流可感染。这是肉鸡大肠杆菌病的最重要感染途径。

3.种蛋被粪便、脏物污染,本菌穿透蛋壳进入蛋内,或患有大肠杆菌生殖器官疾病及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的母鸡产的蛋,皆可使本病通过卵进行垂直传播。

4.患有本病的公鸡与易感母鸡交配也可传播。

(四)实验室诊断

1.病原分离和培养

(1)病原分离:应从新鲜尸体取样,对疑似急性败血症病例,应无菌采集心、肝、脾、气囊,作病原分离培养。如怀疑其他类型大肠杆菌病,应针对不同部位采病料分离病原(应用抗菌药物后的及经过冻结的病料不易分离到病原)。

(2)细菌培养: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不严格,在37℃培养24小时,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直径约2毫米、圆形、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微带淡灰白色菌落,在阳光下呈淡黄红色光。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粉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呈黑色带金属光泽样菌落。在普通肉汤中,呈均匀混浊生长,少数菌型形成菌膜,当培养时间稍长,可见管底有黏性沉淀,培养物常带有特殊的粪臭味。

2.病原鉴定 细菌形态和染色:本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两端稍钝圆,中等大小近似球杆菌,长约1~3微米,宽约0.4~0.7微米。单独或成双存在,无芽孢,无荚膜,多数能运动,具有周身鞭毛。

生化试验:本菌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木糖、李糖、阿拉伯胶糖,产酸产气。不能分解糊精、肌醇。少数菌株迟发酵或不能发酵乳糖。本菌V-P试验阴性,甲基红试验阳性。

3.血清学检查 本病不同菌株的血清型鉴定方法可采用常规试管凝集法和微量U型板凝集法。

4.致病性试验 从病料中分离的大肠杆菌未必皆有致病性,必须进行致病性试验。

(1)病料在血液琼脂上培养18~24小时,生长出的大肠杆菌大多数致病菌株呈β溶血。

(2)动物接种:将分离菌株的18小时肉汤培养物0.2毫升(30亿/毫升),分别皮下接种5只健康雏鸡或小鼠。接种后在24~72小时内死亡后进行解剖分离病原,若分离的病原特性和从病鸡中分离的病原特性相一致即可确诊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5.类症鉴别 禽大肠杆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与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诊断时首先应排除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各种病的基础上,再根据流行特点、症状、病变做出初步诊断,再进行菌体分离鉴定、致病性实验等,最后做出综合性判定。

二、防治

(一)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 许多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均有疗效。但在生产中由于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其他诸多原因造成抗药性菌株不断出现,许多养鸡场大肠杆菌抗药性相当严重,许多抗菌药物已不能有效控制该病发生,不仅造成浪费,也造成药物残留,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等许多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本病,进行治疗前首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注意合理用药,减少浪费,避免无效用药。可采取两种以上敏感药物交叉使用,不宜长时间使用药物,更不宜无限加大用药剂量。

2.微生态制剂疗法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为避免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调,选用微生态制剂(如乳康生、双歧杆菌制剂、乳酸杆菌制剂),调整体内微生态平衡以提高疗效。免疫调节剂与益生菌制剂联用对本病有积极的防治效果。

(二)预防

1.预防措施 应采取综合性防治,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对禽舍和用具经常清洁和消毒,注意通风,控制鸡舍氨气、粉尘、温湿度,减少应激诱因。加强饲养管理。勤换饮水,认真检查水源是否被大肠杆菌污染。对环境、饮水、空气、孵化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防止饲料、饲具等被粪便污染。对饲料中的大肠杆菌含量要定期监控;种蛋应来自无本病的鸡群,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种蛋产后1.5~2小时应熏蒸或消毒,淘汰有裂纹和被粪便污染的种蛋,入孵前再次消毒。注意育雏期保温及饲养密度,排除密集饲养。根据本地本场具体情况,找准主要传播途径,控制并发和继发感染。

2.免疫预防 对大肠杆菌发病严重的鸡场应及时用疫苗进行免疫注射。最好使用本场分离细菌制作的疫苗,效果理想。目前,该病在疫苗的应用方面有以下几种:

(1)油乳剂灭活苗:在该病发病高峰期前10~15天肌肉注射该苗,0.5~1毫升,免疫期可维持3~6个月。

(2)蜂胶灭活苗:免疫后,免疫期也可维持6个月。

以上两种苗的有效保护率均可达80%~100%。但是这两种苗均是以特定的血清型菌株制备的菌苗,只能对本血清型的致病性菌株起到免疫作用。为有效地控制该病,应用大肠杆菌当地分离株制备多价灭活苗可收到良好效果。

(3)有关单位研制的基因工程无毒活菌苗、基因工程灭活苗,正在生产中应用。

上一篇:鸡传染性鼻炎 下一篇:禽病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