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鸡传染性鼻炎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390页(5059字)

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引起鸡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鼻腔、鼻窦黏膜发炎,流水样鼻涕,颜面水肿,流泪,呼吸道症状,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但死亡率较低,一般2~3周即可康复。本病抗原有A、B、C三个血清型,A型毒力较强,各型间无交叉保护。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使病鸡生长停止,产蛋减少,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我国1983年以来,已有本病A、C型发病的报道。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1~3)天,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病初鼻腔流出稀薄水样液体,进而鼻液浓稠并有臭味,堵留鼻腔而出现甩头甩鼻,颜面、鼻窦肿胀,呼吸困难伴有啰音,重者头部肿大,角膜混浊,失明,蛋鸡开产期延迟,产蛋量下降10%~40%。

(二)病理剖检

主要病变:(1)鼻腔、眶下窦、眼结膜急性卡他性炎症并附黏性分泌物(久病鸡见有干酪样物)。(2)面部和肉髯皮下水肿。(3)蛋鸡见有卵黄性腹膜炎、软卵泡、血卵泡、公鸡睾丸萎缩。(4)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鼻腔、眶下窦和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裂解和增生,黏膜固有层充血、水肿并伴有异染性细胞浸润。

(三)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鸡均易感,4~8周龄鸡发病严重,初产蛋鸡最敏感。一般病程1~2周。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康复隐性带菌鸡。主要通过飞沫及鼻、眼分泌物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用具经消化道感染。本病多发于秋、冬季节。天气突变、气候寒冷、潮湿,鸡群拥挤,营养缺乏,通风不良,空气污浊,不慎引入带菌公鸡或蛋鸡等均为促进本病发生与暴发的诱因。

本病传播极快,几天内同一鸡场的适龄鸡几乎100%发病,一般难以幸免,但死亡率较低。

(四)实验室检查

1.病原菌分离培养

(1)病料采集:首先消毒病鸡脸面,剥离眼下部皮肤,用加热手术刀片烧烙后切开眶下窦,无菌吸取窦内渗出液或将拭子插入窦内采样(如无渗出液,可用少量肉汤或少量盐水冲洗眶下窦,收集洗液接种)。

(2)培养基:由于本病菌是一种生长要求较苛刻的兼性厌氧菌,生长中需要V因子,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5%~10%CO2环境可促进其生长。

本菌的分离培养基为鸡血清鸡肉汤琼脂(以鸡肉汁、胰蛋白胨、豆蛋白胨、琼脂为基础,溶化后116℃高压灭菌30分钟,待冷至50~60℃时,加入酵母浸出液,健康鸡血清和辅酶Ⅰ)或半合成培养基(以聚蛋白胨、胰蛋白胨、谷氨酸钠、葡萄糖等为基础,溶化后116℃高压灭菌30分钟,待冷至50~60℃时,加入酵母浸出液,健康鸡血清和辅酶Ⅰ)。

(3)接种培养:将病料用肉汤或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后,画线接种到鸡血清鸡肉汤琼脂平皿上(若以表皮葡萄球菌同时在平皿上与本菌接种线垂直方向进行交叉接种,观察“卫星生长现象”效果更佳),置烛缸内(含5%CO2,液体培养无需CO2)37℃培养16~18小时后,可见到直径约0.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圆形,边缘整齐,光滑,突起有光泽,针尖大小露珠样菌落。在解剖显微镜下用斜光源可观察到本菌落的荧光。

2.病原鉴定

(1)染色镜检菌体形态:取病料及渗出液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呈短杆状或球杆状等多形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美蓝染色为两端浓染的短小杆菌)。

(2)生化特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海藻糖和半乳糖,过氧化氢酶阴性。

3.血清学试验 在流行区,病鸡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尤其在出现继发感染情况下,血清学诊断尤为重要。常用血清学试验有快速平板凝集试验(RPA)、免疫琼脂扩散试验(AGID)和血凝抑制试验(HI)。

(1)快速平板凝集试验(查抗体):病鸡感染后7~10天出现血清抗体(凝集素),40~50天抗体滴度达最高峰后逐渐下降并在体内保持1年以上。

抗原制备:将本病菌鸡血清肉汤18~20小时培养物经福尔林灭活后离心染菌,用pH7.5的PBS洗涤3次后,将菌体悬浮于含0.01%硫柳汞pH7.5的PBS中(含菌量为100亿/毫升)(为消除、避免抗原自凝和非特异性凝集,可用透明质酸酶处理菌悬液),加入2%健康血清,以增强抗原敏感性,置4℃保存备用。

快速平板凝集试验按常规进行。3分钟内出现凝集者为阳性。

(2)免疫琼脂扩散试验(AGID)(查抗体):由于鸡感染本病后,血清中沉淀抗体的消长与凝集抗体基本一致,因此,可采用本菌培养物上清液中的可溶性耐热抗原作琼扩试验来诊断本病。

用pH7.4PBS制备含1%琼脂,8%NaCl和0.01%硫柳汞的琼扩平板,孔径和孔距均为4毫米,中间孔加抗原,周边孔加血清,37℃24~72小时后,观察结果,与阳性血清沉淀线相吻合者为阳性特异沉淀线。

(3)HI试验:按常规进行。

(4)阻断ELISA试验:用于本病流行病学调查,效果很好。

用A.C型抗原包板→4℃过夜→洗涤→加被检血清→洗涤→+A.C型单克隆抗体→洗涤→+酶标抗体→洗涤→+底物→1小时后→测OD值。

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查抗原):

试验证明,PCR技术是本病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可忽略一些污染因素,可从活鸡鼻液和死鸡眶下窦黏液或棉拭子样品中迅速检出本病菌(4℃保存50天的平皿菌落样品及-20℃保存数月的棉拭子样品作PCR结果不受影响)。

常规细菌检验本病从分离到生化试验到鸡回归试验确诊本病需要几天时间,而从制备PCR棉拭子样品到完成凝胶电泳检查PCR结果只要6小时,因此,PCR试验有可能作为一种补充或代替常规细菌检验的新方法用于本病诊断。

4.动物试验 将病鸡眶下窦内分泌物或培养物0.2毫升→窦内接种健康鸡1~3只→2~7天内出现本病典型症状,从眶下窦黏液中分离到本病菌,即可做出诊断。但当接种物内含菌量少时,则潜伏期可能延至1周。

5.类症鉴别要点

·慢性呼吸道病(MG):发病慢,病程长至数周或数月,呼吸道症状明显,颜面肉髯不肿胀,气囊发炎,混浊,增厚,囊腔内附豆腐渣样分泌物(IC气囊无此病变)。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

·慢性禽霍乱:由初期急性转为后期慢性,病程长伴有持续性腹泻,见有关节炎,而IC发病急,有典型鼻炎症状,无关节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发病重,呼吸症状明显,流鼻液,无头部肿胀。肾型传支,肾肿大苍白,肾小管、输尿管有多量尿酸盐沉积,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高,成年病鸡呼吸症状不明显,产蛋量急剧下降(蛋白稀薄如水),畸形蛋增多。

·传染性喉气管炎:多见于成年鸡,出血性炎症,呼吸困难,咯血(血性黏液),气管黏膜出血性坏死,久病鸡喉气管黏膜带一层干酪样假膜,无头部肿胀,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无效。

·维生素A缺乏症:口腔、食道黏膜有白色结节或附有白色干酪样薄膜。

二、防治

(一)药物治疗

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仍可复发且不能消除带菌状态,连续、交替用药可提高疗效。

1.病初食欲尚好病鸡,用毒性小、易吸收的本病首选药物——磺胺类药物,饮水投药(比混饲给药好),可较快缓解病情,控制疫情,缩短病程。

(1)0.05%磺胺二甲基异恶唑(SMZ),混水,连用6天。

(2)0.3%~0.5%磺胺噻唑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拌料,连用3~7天。

(3)中药“百咳宁”(详见“鸡败血支原体病”)。

(4)0.1%泰灭净治疗鼻炎效果良好。

2.病鸡采食明显下降,拌料不能保证体内药物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肌肉注射链霉素、庆大霉素100~200毫克/只,连用3~5天,疗效显着。

(二)预防

1.卫生防疫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鸡群按不同年龄分群饲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切勿引进病鸡和带菌鸡,防止病原菌传入,周转后的空闲鸡舍及病鸡污染鸡舍,应按照一清(彻底清除鸡舍内粪便和其他污物)、二冲(清扫后的鸡舍用高压自来水彻底冲洗)、三烧(冲洗后晾干的鸡舍用火焰消毒喷烧鸡舍地面、底网、隔网、墙壁及残留杂物)、四喷(火焰消毒后再用2%火碱溶液或0.3%过氧乙酸或2%次氯酸钠喷洒消毒)、五熏蒸(完成上述四项工作后,用高锰酸钾21克/米3,福尔马林42毫升/米3,对鸡舍进行熏蒸消毒)的要求严格处理。密闭24~48小时后,闲置2周。进鸡前再按同样方法熏蒸一次,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新鸡群。

鸡舍宜定期清粪,定期消毒,通风换气,冬暖夏凉,尽量降低鸡舍内氨气浓度,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加强饮水及饮水用具清洗消毒。

2.发病后的紧急预防、扑灭措施 一旦发病后,应严格消毒、检疫和隔离措施,及时分化发病、健康鸡群,病愈耐过鸡不得种用。用1日龄雏鸡,在严格隔离封锁条件下,培育健康鸡群,更新原发鸡群,病鸡污染鸡舍应清洁消毒7天后方可引进新鸡群。

3.免疫接种 目前有以下几种疫苗可供使用:

(1)鸡传染性鼻炎(IC)二价或三价氢氧化铝胶灭活油乳剂菌苗,胸部或腿部肌肉注射0.5毫升/只,6~8周龄首免,10~15天后产生免疫力,12~16周龄或开产前二免,每羽1毫升(可分2处接种),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期半年。

(2)鸡传染性鼻炎-新城疫二联灭活油乳剂疫苗。

(3)鸡传染性鼻炎-鸡败血支原体病二联灭活油乳剂菌苗。

(4)鸡传染性鼻炎-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三联灭活油乳剂疫苗。

上一篇:禽亚利桑那菌病 下一篇:禽病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