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毒支原体感染(慢性呼吸道病,CRD)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435页(6125字)
鸡毒支原体(MG)感染遍布世界各地。养鸡生产中本病常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和鸡大肠杆菌病等混合发生,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低,造成的损失主要在于感染鸡生长缓慢不均匀、饲料报酬低、降低孵化率、产蛋率等。MG感染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自然条件下10~20天不等,甚至可长达4个月。人工感染未成年鸡为3~5天,成年鸡为7~21天。本病主要呈慢性经过,病程可持续1月以上,甚至3~4个月。幼龄鸡表现少食,体重减轻,鼻孔流浆液性、黏液性直到脓性鼻液,病鸡流出鼻液时常表现咳嗽和气喘,呼吸时常有气管罗音。有的病例口腔黏膜及舌背有白喉样伪膜,喉部积有渗出纤维蛋白,病鸡常张口伸颈吸气,呼气时则低头、缩颈。后期渗出物蓄积在鼻腔和眶下窦引起眼睑肿胀。病程较长的鸡常因结膜炎导致浆液性甚至脓性渗出,将眼睑粘住,最后变为干酪样物质,压迫眼球并使之失明。成年鸡还表现产蛋量下降,发生输卵管炎时可发生产软壳蛋,这种情况在鸡群中可持续半年以上。感染鸡群死淘率升高,生产能力下降。
(二)病理剖检
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呼吸道、鼻腔和眶下窦内有多量浑浊、黏稠的液体渗出物和干酪样渗出物,黏膜水肿、充血、肥厚。喉头黏膜轻度水肿、充血和出血,并覆有多量灰白色黏液性或脓性渗出物。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多量灰白色或红褐色黏液。病程稍久的病例,特别是MG感染与鸡大肠杆菌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发生时,气囊壁混浊、肥厚,表面呈念珠状,内部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严重病例还可见到纤维素性或化脓性肝被膜炎和心包炎。有的病例表现一定程度的肺炎病变和跗关节炎,有的则表现输卵管炎。MG感染的组织学病变特征是,被侵害的黏膜由于单核细胞浸润和黏液腺的增生而显增厚,黏膜下层可发现淋巴组织的局灶性增生。肺部除肺炎和淋巴组织局灶性增生外,还可见到肉芽肿病变。电镜下可看到纤毛上皮细胞的大量缺失。
(三)流行特点
MG在自然条件下可感染鸡和火鸡,孔雀、鹌鹑等也可自然感染。MG能感染各种年龄的鸡,尤以1~2月龄的鸡易感,其死亡率和对生长的影响都比较大。成年鸡单纯感染MG多呈隐性经过,但能引起饲料报酬降低、产蛋量和孵化率下降。本病的传染源是病鸡和携带病原的隐性感染鸡。这些鸡呼吸道内含有大量病原体,可随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鸡,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也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MG可存在于病鸡和隐性感染鸡的输精管或输卵管中,因此可经受精卵垂直传播给雏鸡,形成类似鸡白痢的循环传染,代代相传。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冷季节多发,在大群饲养的大雏和育成鸡中容易流行,而成年鸡多为散发。一般情况下本病传播缓慢,但在新发病的鸡群中传播较快。本病在慢性发病过程中,虽不造成大批死亡,但可使感染鸡生产能力下降,孵化率降低,幼雏成活率降低,其造成经济损失是巨大的。MG感染常与鸡大肠杆菌病一起发生。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用气雾法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均可促使MG感染呈暴发流行。在肉仔鸡、单纯发生MG感染时死亡率很低,但鸡的抵抗力受到破坏,与其他传染病混合发生时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同时肉仔鸡等级下降,经济价值降低。
(四)实验室检查
1.病原分离和培养 从野外分离MG可取病鸡的气管、气囊、眶下窦的渗出液或肺、肝、鼻甲、输卵管、关节液等组织的悬液接种液体培养基。支原体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较特殊,且不同的支原体有不同的营养需要。MG的培养基要求含有10%~20%灭活正常猪、马或禽的血清并需补充辅酶Ⅰ(NAD)和酵母浸出物。将培养物加盖密封,以防pH变化,置37℃培养5~7天,每天检查肉汤培养基的酸度,当肉汤从红色变成橙色或黄色(肉汤中的葡萄糖发酵产酸使含有酚红的肉汤变黄),即表明有支原体生长。
由于支原体对酸敏感,在酸性环境中易死亡,应立即转到固体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平皿密封,置含5%~10%CO2的密封烛缸中,37℃培养管3~10天,可促进其生长,长成的典型菌落直径为0.1~1.0毫米,圆形、光滑、稍平,有一个较密集的中央隆起(油煎蛋、荷包蛋状)。初次培养往往生长缓慢,至少观察20天,并需每隔3~5天盲传一次。
鸡胚卵黄囊接种常用于MG的分离和传代。将原始病料悬液或液体培养物经卵黄囊接种6~7日龄SPF鸡胚,弃去24小时内死亡的鸡胚,将接种后5天存活的鸡胚置0~4℃过夜,无菌取鸡胚的卵黄接种培养基或继续鸡胚传代。连续传代后鸡胚呈规律死亡(视菌株不同于接种后5~8天死亡),死亡鸡胚水肿、发育不良,肝脏坏死和脾脏肿大。濒死鸡胚的卵黄和绒毛尿囊膜含病原最多。
2.病原鉴定 当液体培养物出现混浊、pH下降、颜色变黄时,可离心取沉淀涂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3~5分钟,倾掉甲醇并晾干载片,经姬姆萨染液着染30分钟,水洗,吸干,油镜检查,菌体呈淡紫色,常成丛存在。经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集聚成团的、呈球杆及杆状菌多形性菌体。
(1)鸡红细胞吸附试验与吸附抑制试验:致病支原体一般能吸附某些动物的红细胞,而且这种吸附作用能被相应的抗血清所抑制。取0.25%鸡红细胞悬液15~20毫升,加入含菌落的琼脂平板培养基表面,室温下作用15~20分钟,弃去红细胞悬液后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低倍镜下观察。致病性支原体菌落表面吸满红细胞,非致病性支原体菌落不吸附红细胞。若在加红细胞悬液之前先加已知抗血清,置37℃作用30分钟,然后将平板冲洗再作上述试验,即为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菌落表面与周围无红细胞吸附者为抑制阳性,表明被检支原体与已知抗血清相对应,不抑制者菌落表面与周围仍附大量红细胞。
(2)菌落狄乃氏(Dienes)染色镜检:
染液配制:美蓝(亚甲蓝)2.5克,天青Ⅱ号1.2克,麦芽糖10克,Na2CO30.25克,苯甲酸0.25克,蒸馏水100毫升。
将上述染液直接滴在琼脂平板培养物表面,着染几分钟后用蒸馏水冲去染液,置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若菌落中心呈深蓝色,且30分钟内不褪色,则该菌落为支原体菌落。不着色或着色且30分钟内褪色的菌落为其他细菌菌落。
(3)糖类发酵试验:MG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卫矛醇、水杨苷,不水解精氯酸,磷酸酶活性阴性。
(4)生长抑制试验:将处在对数生长期的支原体液体培养物作稀释后的菌液均匀涂片于琼脂平板培养基表面,不使有多余的液体。将培养皿置37℃培养1~2小时,并在不被污染的前提下使水分蒸发。将直径为6毫米的圆形优质滤纸片120℃高压灭菌、烘干,每片滤纸滴加25微升已知抗血清(琼扩效价不低于1∶64),45℃烘干。将制备的抗血清滤纸片均匀贴附于上述培养基表面,一个直径为8厘米左右的平皿可贴附4~5张纸片。将贴好纸片的平皿反转置于37℃中培养7~14天(视不同菌株而定),取出后低倍显微镜观察。若纸片周围有一大于0.5毫米无菌落或菌落显着减少的抑制带,说明支原体被相应抗血清所抑制,判为阳性反应。若抑制带小于0.5毫米,则判为阴性反应。
(5)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较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PCR)。应用这种技术可直接检测病变组织和渗出物液中的MG或MS的DNA。PCR方法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但是这种方法要求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条件较高,一般实验室难以满足。
3.血清试验
(1)平板凝集反应:平板凝集反应包括血平板凝集反应和血清平板凝集反应。这是目前诊断支原体病最简单也是应用最广的方法。具体操作同鸡沙门氏菌病平板凝集反应。MG、MS以及MM(火鸡支原体)均可用平板凝集反应检出特异性凝集抗体。将血清作梯度稀释可用于测定血清效价,使抗原凝集的最高血清稀释倍数为血清的凝集价。如果出现较强的凝集反应(1∶4或更高),则待检血清为阳性。鸡群阳性率在10%以上说明鸡群已感染MG。为证实所得结果,可在1个月内采血清进行重复试验。
(2)红细胞凝集试验(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支原体能凝集鸡红细胞,并且这种凝集作用能被红细胞凝集抑制性抗体所抑制。支原体的HA和HI试验多用试管法进行。HA试验用于测定病原或抗原液的红细胞凝集价,支原体的HA能凝集0.5毫升0.25%红细胞悬液的病原或抗原液的最高稀释倍数。HI试验也使用4个单位浓度的抗原液。支原体的HA和HI试验需在37℃作用30~60分钟,结果判定标准同鸡新城疫病毒。HI试验常用于测定血清中血凝抑制抗体的效价。
(3)琼脂扩散试验(AGP):用兔制备支原体免疫血清的琼扩效价不应低于1∶64。琼扩试验主要用于支原体分型。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特异性强,敏感度比HI试验高,常用于检测血清和卵黄中的抗体水平。目前,ELISA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容易出现假阳性,这给诊断工作带来困难。
实际工作中应注意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鉴别。L型细菌与支原体均无细胞壁,菌体柔软呈多形性,对青霉素均有抵抗力,而且均可用特异抗体抑制其生长发育。支原体与L型细菌菌落形态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一般来说,L型细菌菌落较暗、不透明,生长在琼脂平板培养基表面;支原体菌落光亮、透明,中心深埋于琼脂平板中。L型细胞在不含青霉素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中连续传代3~5代后,可恢复原来的细菌形态,而支原体则不能。L型细菌培养过程中可不加血清,而支原体的培养必须加血清。
4.类症鉴别要点
·传染性喉气管炎:雏鸡少发,有出血性气管炎,久病鸡气管黏膜上形成干酪样假膜,气管上皮细胞切片可见核内包涵体。
·传染性鼻炎:传播快,鼻、眼分泌物增多,鼻分泌物抹片可见两极杆菌,雏鸡少发,抗菌药物有疗效。
·传染性支气管炎:张口喘气,夜静时,呼吸“咕噜”叫声(罗音)明显,犬坐姿势,排灰白稀粪,雏鸡输卵管萎缩,蛋鸡产畸形蛋,蛋白稀如水样。
二、防治
(一)治疗
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等药物治疗只能抑制支原体在禽体内的活动,减轻临床症状,而不能彻底杀灭支原体,停药后鸡群可能继续发病,治疗本病必须全群投药,并注意交替和联合用药。可采用0.1%支原净(泰妙菌素),0.025%红霉素,0.05%北里霉素,拌料或饮水,连用5~7天。
(二)预防
为有效预防本病水平传播及(经蛋)垂直传播,必须做到:
1.培育和建立无支原体感染鸡群
(1)杜绝从本病污染场引进种鸡,必须引进时,要先隔离观察21~30天,经检疫后方可入群。留种蛋前对(3月龄)预备种鸡群,用平板凝集试验逐只进行定期检疫(每月检疫一次),淘汰阳性鸡,不得留作种用,阴性鸡群应常服用抗支原体药物,以降低母鸡及种蛋的支原体带菌率和带菌强度。
(2)对来自支原体污染鸡群的种蛋,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以利清除种蛋内支原体。
从鸡舍内收集种蛋后,用甲醛蒸汽消毒后,贮存于蛋库内,入孵前再行消毒一次(甲醛熏蒸或新洁尔灭液浸泡)后,再选用以下一种方法处理种蛋:
①变温浸蛋法。将种蛋预先加热至45℃作用14分钟后,浸入1~4℃的抗生素溶液中(红霉素、链霉素等)浸泡20分钟后,取出晾干,即可孵化。
②压差浸泡法(PDD)。将种蛋置于可密封的容器内,加入红霉素或链霉素水溶液(400~1000毫克/升),将容器密封后抽真空,使真空度达到33.33千帕(250毫米汞柱),保持5分钟后放进空气,恢复正常大气压。由于气压差使药物通过蛋壳进入蛋内,再取出种蛋,晾干孵化。
(3)做好孵化箱、室、用具消毒工作。
(4)种蛋宜小批量(100~200只/批)孵化。1日龄雏鸡采用喷雾消毒,减少雏鸡间相互传染机会。
(5)出雏后,分小群饲养,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及时淘汰阳性反应鸡。
(6)育成鸡群,在产蛋前全部进行一次血清学检查;阴性反应群方可用作种鸡。当完全阴性反应亲代鸡群所产生的蛋,不经药物或热力处理孵出的子代鸡群,经几次检测均未出现一只阳性反应鸡时,方可认为已建成无支原体感染群。
2.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执行鸡舍卫生防病制度,控制和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及继发症。
3.疫苗接种国内外使用的弱毒疫苗有F株、6/85、TS-11等疫苗,对1日、3日和20日龄雏鸡点眼接种,免疫保护力在85%以上,免疫持续7个月。
本病的油佐剂灭活疫苗已在国内外广为使用,安全有效,保护率可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