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禽丹毒丝菌感染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465页(3780字)

禽丹毒丝菌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一种散在性急性败血症,其特征为全身虚弱,精神沉郁,腹泻和猝死。不同禽类的发病率在1%~50%,死亡率在2.5%~50%不等。本菌还能引起丹毒和人的类丹毒。本病不仅能造成死亡,还能使患病母禽产蛋量下降,影响肉品销售质量,造成经济损失。

本菌在无芽孢菌中毒力最强,根据按细胞壁黏肽热稳定抗原划分的红斑丹毒丝菌24个血清型中,禽丹毒红斑丝菌目前有1(分la、lb亚型)、2、5三个血清型。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常为散在性,突发性死亡,死亡原因多见增生性心内膜炎。鸡及其他禽类的主要症状是全身虚弱,精神沉郁,产蛋下降,腹泻和猝死。

(二)病理剖检

主要病变:全身性败血症症状,尤以火鸡病变较典型,可见全身性充血;皮肤、浆膜、气囊及实质脏器均有程度不同的出血,常见皮肤普遍变暗或不同大小的暗黑融合性区域;胃溃疡;盲肠有黄色小结节;(跗)关节肿大,关节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肺水肿,肝、脾肿大,易碎,肝中央门沟血管内的纤维蛋白血栓中有本菌体,脾小体鞘动脉透明变性。偶见卡他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脏脂肪淤斑。心肌间质出血,心肌纤维分离(水肿)明显。

(三)流行特点

本病可感染多种禽类,尤以火鸡、鸭、鸽最敏感。鸡常为散发,哺乳动物中猪、绵最易感,人也可感染。

该菌宿主广泛,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土壤和腐败物中存活时间最长,并常存在于类和野生动物中,从而造成禽类常用饲料鱼粉的污染,被该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粪便、用具等,可经消化道感染禽类,也可经皮肤创伤感染或吸血昆虫机械传播。不同禽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较大。

(四)实验室检查

1.病原分离培养

病料采集和培养:无菌采取病死鸡肝、脾、心血或骨髓(尤其尸体腐败时,用骨髓培养和制备抹片更合适)。(用病鸡心内膜匀浆接种肉汤,更容易分离到本菌)→涂抹于含5%血清或鲜血的琼脂平板(或含1%葡萄糖和0.5%吐温-80)并调整pH的普通培养基可促进其生长。(当病料被污染时,可加入新霉素100微克/毫升或400微克/毫升卡那霉素或加入0.01%NaN3和结晶紫,以抑制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生长且不影响本菌生长,只有本菌才能在此培养基中生长)→5%CO2(传几代后,可在普通大气中生长),37℃培养24~48小时→当以显微镜反射光观察时,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后的菌落有光滑(S)型、粗糙(R)型和中间(I)型三种(三个型可发生互相变化)。光滑型(常由急性病例分离得到),菌落圆整光滑,透明,边缘整齐,有亮绿荧光,菌落短而纤细(直径<1毫米)。在鲜血琼脂上生长旺盛,菌落呈大头针帽大小,灰白色,透明、圆形,微隆起,露滴状,呈α型溶血(菌落周围有绿色α溶血环),延长培养时间色变淡;在肉汤中呈均匀轻度浑浊,无菌膜,少量沉淀,振摇时呈云雾状;抹片检查菌体均匀一致细小杆状,毒力很强。粗糙型(常见于经人工培养或从慢性病例、带菌者分离得到)菌落大而厚,菌体粗大呈长链状,表面粗糙,无荧光,边缘不齐,呈土黄(灰)色;在肉汤中菌落呈絮块状或絮丝状生长,明显浑浊,有多量沉淀,振摇时,絮状物浮游起来,经久不散;抹片检查见有多量呈串珠状或有膨大部分的长菌丝,毒力极低。中间型菌落和毒力介于二型之间,呈金黄或橘红色,有弱荧光。

2.病原鉴定

(1)涂片镜检:取病鸡的肝、脾、心血或骨髓→涂片或组织压印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念珠状、多型性、无芽孢、无荚膜、无鞭毛、无运动的纤细小杆菌。急性病例组织直接涂片或培养物中,本菌细长,成直或稍弯的杆状单个,短链状、球状或棒状。在培养物中常为细小杆菌。在慢性病例和老龄培养中,本菌呈细长弯曲的菌丝。

(2)生化特性:经人工培养传几代后的典型菌落→三糖铁琼脂或醋酸铅培养基→37℃24小时→变黑(由于产生H2S),明胶穿刺培养呈试管刷状生长,不液化,可作为最佳推断性诊断。

本菌与李氏杆菌主要区别见表7-5。

表7-5 丹毒杆菌与李氏杆菌的鉴别

3.血清学试验

(1)血清平板凝集试验:

①抗原制备。本菌肉汤24小时培养物→4000转/分离心集菌,→取沉淀物+1%福尔林生理盐水→菌悬液→离心浓缩50倍(原浓/50)→加全量的20%甘油十1/10万结晶紫或孔雀绿(呈紫色或绿色)即为抗原。

②操作程序和结果(按常规)。

(2)血清试管凝集试验:按常规方法。

(3)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按常规方法。

(4)琼脂扩散试验:

①抗原制备。取本菌肉汤36小时培养物→4000转/分,离心集菌→取沉淀物+pH7.4PBS→洗涤3次→加0.05摩尔/升醋酸1毫升/50亿菌体沉淀物→100℃水溶1小时并常搅拌→冷却后→4000转/分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调pH7.2~7.4即为沉淀抗原。

②方法与结果(按常规)。

(5)荧光抗体试验:按常规方法。

(6)培养凝集试验:查抗原。

4.动物试验

(1)取病鸡肾、脾、肝、心血和淋巴结等病料或培养物加5~10倍生理盐水→菌悬液→鸽胸肌0.5~1毫升或小皮下接种0.2毫升→接种后3~4天鸽子或小鼠死亡→从死亡鸽、小鼠内脏和心血涂片均可检出本菌,即为阳性病例。

(2)动物保护试验

试验组:供试鸽先接种本菌抗血清→接种本菌24小时培养物→4天内仍存活。

对照组:本菌24小时培养物→接种鸽→4天内死亡。

5.类症鉴别要点

·禽霍乱、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和新城疫:用革兰氏染色及使醋酸铅或三糖铁琼脂变黑等生化试验的最佳推断性诊断易与本病区分。

·李氏杆菌病:详见本菌生化特性。

二、防治

(一)治疗(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均有效)

1.青霉素 5万~20万单位/只,肌注,2次/天,连用2天。100万单位/升,2次/天,全群饮水,连用4~5天,可控制病情。

2.四环素 0.5万~2万单位/千克,肌注,1~2次/天。

(二)预防

1.避免禽舍与猪圈在一起,猪鸡分开饲养,避免在发生动物丹毒病的疫区养禽,不食用污染的鱼粉饲料,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治疗。

2.鸡舍、地面、用具用1%~2%NaOH消毒,效果好。

3.免疫预防 种母鸡群接种猪丹毒氢氧化铝菌苗。但一次免疫不能使火鸡获得长时间免疫,间隔2~4周二免,可加强免疫,4~5周后保护力下降。

(三)公共卫生

人感染后引起类丹毒。手肿胀、发硬、暗红、灼热、疼痛。在处理和加工本病猪禽污染物时,注意防护和消毒。病猪禽肉尸及内脏、血液等应化制和深埋。

上一篇:禽波氏杆菌病 下一篇:禽病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