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胚胎病的防治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602页(2261字)

胚胎病的防治原则和措施首先应该遵循禽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措施,同时也应根据胚胎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开展预防和控制。加强对种的饲养管理及供给合理的饲料。种蛋在孵化前的储存保管与制订正确的孵化措施,是预防胚胎性疾病的基本措施。

在孵化过程中,对活胚胎的观察以及对死胚胎的剖检时,如大部分病例确诊为营养性胚胎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改善种鸡饲料与饲养管理。根据胚胎剖检时发现的病理特征,常常能够准确地确定种鸡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的不足。

在孵化过程中,一旦发现大批胚胎营养不良性疾病时,应维持稍高的孵化温度和迅速减低湿度,有时有助于雏鸡的孵出。

鉴于传染性胚胎病的传染来源是多方面的,故预防措施应注意以下方面。

禁止已发生急性疾病愈复不久或患有慢性传染病的种鸡所产的蛋作孵化之用。许多试验表明,此类家禽外表虽属健康,但可能有病原体侵入卵巢组织内。此外,大多数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患禽,通常在1~2周期限内,其血液中可能出现病原体。因此,这就可能产生带菌或带毒的蛋。

严格种蛋入孵前的消毒措施。蛋自泄殖腔产出时,被病原体所污染是十分常见的,有些病原体并能透过蛋壳而进入蛋内。而且,被粪便污染也是很常见的。故在鸡场拾蛋时,就应该对种蛋进行初步分拣,剔除脏蛋、碎蛋及软壳蛋等,并尽快对种蛋进行消毒。

某些真菌(主要是曲霉菌类)常通过蛋托、孵化盘、车辆等媒介侵入蛋内造成感染。所以,必须注意消除这些传染因素,特别要注意孵化厅的卫生措施。

蛋的消毒目前国内最好的方法还是用甲醛蒸汽烟熏,一般用三个浓度(3X)烟熏20分钟,然后,排出甲醛气体。

至于胚胎病的治疗,按现有的条件,很难得到较好的效果。有报道对传染性胚胎病的治疗,通过在孵化过程中透过气室注入药物的方法或于入孵前用药液浸泡的方法,能消灭种蛋内或胚体内的病原体。

又有报道介绍孵化前杀灭种蛋中霉形体的方法,即热处理方法。首先,将种蛋放入约22℃的室内,直至种蛋也达到这一温度为止。然后,将种蛋移到温度达到46℃、湿度70%的孵化器内,放置10~14小时,使蛋内的中心温度必须达46℃,但不得高于此温。蛋温达到规定温度时,供热仍需继续2小时,然后令种蛋开始正常孵化。切不可试图在10小时以内将蛋加热到所需温度,因这样做不能杀灭霉形体。

上述孵化前热处理,会使入孵种蛋的平均孵化率下降2%~5%,种蛋放置时间越长,蛋的孵化率下降就越大。据上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意见可供参考:

1.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建立净化种鸡场是防治传染性胚胎病的根本措施。

应做好种蛋鸡各种蛋传疫病定期血清学监测工作,保持种蛋鸡群无蛋传疫病的健康状况,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全价饲料,保证维生素、矿物质的需要与平衡,做好卫生防疫消毒和定期驱虫工作。

2.种蛋选择应来自无蛋传疫病的健康种禽群,确保种蛋质量,防止巨型、异型、软壳、沙壳、无壳蛋、小蛋、水蛋等畸形蛋及久贮、陈旧、破损、裂纹、受热、受潮的种蛋入孵。禁用病愈不久,隐性或感染或有慢性传染病的种鸡所产的蛋进入孵化。

3.认真做好种蛋孵前收藏、保管、消毒工作,产蛋箱应保持清洁,种蛋产出后应尽快(集蛋4次/天为宜)收集并在12~15℃及湿度65%~75%中保存。

种蛋贮放室的最适温度为10.5℃,低于5℃种蛋易受冻害,高于23.9℃时胚胎开始缓慢发育;种蛋的保存时间春天10天,夏天5天,冬天14天,以防外界污染病原微生物经蛋壳进入蛋内,如蛋壳沾有污物,可用干净细河沙刷拭,忌用湿布揩抹或水洗。

4.防止和消除孵化场地和孵化器具对种蛋的污染因素。

孵化室、孵化机、出雏机、蛋盘等一切器具用前应彻底清扫,再用热水或用福尔林熏蒸或漂白粉、2%NaOH碱液,紫外线等消毒药水洗刷,蛋盘可浸泡消毒。

5.严格按要求进行孵化,正确掌握孵化最适温度(37.8℃),“前高、中平、后低”。湿度(“两头高,中间低”1~7天65%,10~18天55%,19~21天75%)、翻蛋(1次/2小时转蛋45°~90°),(16天后停止翻蛋),通风尤为重要。

6.孵化中发现大批胚胎患营养不良性疾病时,应提高孵化温度,降低湿度,有针对性地补给所缺营养成分(如雏鸭缺维生素B1或维生素B2时,可在孵化后期从每胚气室中注入注射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2溶液0.1毫升,用胶布封固注射小孔,蜡封后继续孵化)。

上一篇:常见胚胎病 下一篇:禽病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