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结核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肉饲养技术手册》第154页(974字)

副结核病也叫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羊的慢性消化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周期性或持续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肠粘膜增厚形成皱襞。该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是革兰氏阳性小杆菌,10%~20%漂白粉液、5%甲醛、5%来苏尔、3%~5%石炭酸等在10分钟致死该菌,但该菌对酸、碱有抵抗力。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位于肠黏膜和肠系膜淋巴结。经消化道感染,有的学者认为本病可通过胎盘感染。本病没明显的季节性,但常发生在春秋两季且主要为散发。妊娠、分娩、寄生虫病、饲养管理不当、长途运输均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症状及病变:潜伏期不一,长达数月或数年。初期没明显症状,从间歇性下痢发展到持续性下痢,继而变成水样的喷射状下痢。粪便恶臭,带有气泡,粘液和血液凝块,体温不高或略有升高,病羊体重逐渐减轻,消瘦、衰弱、脱毛、卧地,病的后期常并发肺炎,多数归于死亡。

病尸消瘦,肠黏膜增厚,病变主要见于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前段,增厚为正常的3~20倍;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时可见干酪化结节。

预防:

1.不从疫区购买羊只,必须购买的需严格隔离检疫。

2.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抗病力。

3.曾检出过病羊的假定健康羊群,随时观察定期检查,连续三次变态反应阴性的羊,可视为健康羊。

治疗:

1.药物治疗无效,有明显症状和菌检阳性的羊,及时捕杀;对变态反应疑似羊,隔15~30天检疫一次,连续3次呈疑似反应的羊,应酌情处理。

2.对被污染的羊舍、用具等应进行彻底消毒,粪便做无害化处理。

3.人工免疫本病效果不令人满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