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动物养殖业概述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毛皮动物饲养技术手册》第1页(1116字)

毛皮动物(fur bearing animal) 主要指其产品(毛皮)提供制裘原料的动物。毛皮动物的毛皮特点是毛绒品质优良,毛色美观,皮板轻柔结实。毛皮动物的种类多,分布广。在动物分类学中涉及12个科,168种动物。它不仅有哺乳类,也有禽类;不仅有陆生动物,还有水生动物。早先人们采用狩猎的方式,从野外捕获兽皮,以满足自己的需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毛皮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仅靠狩猎获取的野生皮张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产生了以商业为目的的人工养殖毛皮动物。毛皮动物的人工驯化养殖大部分始于近200年间,特别是近数十年里,毛皮动物的驯化养殖业发展很快,甚至有时一些品种的皮张还出现“过剩”。虽然毛皮动物的品种很多,但经人工驯化,家养成功并达到一定饲养规模的品种,主要有水貂、北极狐、赤狐、银黑狐、貉、艾、海狸、獭、毛丝鼠、麝鼠、紫貂等。水貂、狐、貉因其毛皮质量优良、制裘性能好,是世界公认的毛皮动物精品,其养殖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高档制裘原料,统计表明,裘皮加工工业采用的原料中,近90%来自貂皮、狐皮和貉皮。据资料介绍,全世界年消费水貂皮约6000万张、狐皮1800万张。裘皮制品保暖性好、结实耐用,给人以美观大方、雍容华贵之感,历来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高档服装和服饰,这也是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规模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在北京、黑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建立了许多国营饲养场,从国外引进了大批的种兽,饲养品种以水貂、银黑狐、北极狐、海狸鼠等品种为主。以后,又陆续引进了艾虎、毛丝鼠、獭兔等,国内驯化品种有貉、紫貂、麝鼠、果子狸等。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新的品种被开发利用,一些品种逐渐被淘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形成了年产水貂皮500万张,以水貂养殖业为主的格局。

20世纪80年代以前,毛皮及其产品大多是由外贸部门在统购统销的体制下进行出口创汇。进入1989年,我国外贸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毛皮动物产品由统销变为放开经营,再加之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盲目发展等多种原因,我国的毛皮动物养殖业出现低潮。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内市场对裘皮制品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到1994年,我国已成为世界毛皮原料及制品的主要进口国。目前人们已将裘皮制品的主要防寒功能转向装饰品,消费市场也呈由北向南扩大的态势,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冬季也出现了着裘皮服装的人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