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针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动物针灸手册》第41页(1347字)

水针术也称穴位注射疗法,它是将某些中西药液注入穴位或患部痛点、肌肉起止点来防治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将针刺与药物疗法相结合,具有方法简便、提高疗效并节省药量的特点。适用于眼病、脾胃病、风湿症、损伤性跛行、神经麻痹、瘫痪等多种疾病,是兽医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针刺疗法。若注射麻醉性药液,称穴位封闭疗法;注射抗原性物质,称穴位免疫。

(一)术前准备

除准备注射器外,还要根据病情选取穴位,对穴位部剪毛消毒,并准备适当的药液。

1.穴位选择 根据病情可选择白针穴位,或选择疼痛明显处的阿是穴。对一些痛点不明显的病例,可选择患部肌肉的起止点作为注射点。

2.药物选择 可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药液均能用于穴位注射。临床上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例如,治疗肌肉萎缩、功能减退的病证,可选用具有兴奋营养作用的药物,如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各种维生素、5%~10%葡萄糖注射液、血清、蛋清、自家血等;治疗各种炎性疾病、风湿症等,可选用各种抗生素、镇静止痛剂、抗风湿药以及中药注射剂黄连素、穿心莲、蟾酥等;治疗各种跛行、外伤性淤血肿痛等,可选用红花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元胡注射液、镇跛痛注射液等;穴位封闭,可选用0.5%~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穴位免疫,可选用各种特异性抗原、疫苗等。

(二)操作方法

穴位注射的方法基本同于普通肌肉注射,但若能按毫针进针的方法(包括深度、角度等)将注射针头刺入,待出现针感后再注射药物则效果更好。

(三)注射剂量

穴位注射的剂量通常依药物的性质、注射的部位、注射点的多少、患畜的种类、体型的大小、体质的强弱以及病情而定,一般来说,每次注射的总量均小于该药的普通临床治疗用量。每日或隔日一次,5~7次为一疗程;必要时隔3日后施行第二疗程。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关节腔及颅腔内不宜注射,孕畜一般慎用,脊背两侧的穴点不宜深刺,防止压迫神经。

3.有毒副作用的药物不宜选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药量不宜过大;两种以上药物混合注射,要注意配伍禁忌。

4.推药前一定要回抽注射器,见无回血时再推注药液,以防止将不宜作静脉注射用的药液误注血管内。葡萄糖(尤其是高渗葡萄糖)一定要注入深部,不要注入皮下。

5.注射后若局部出现轻度肿胀、疼痛或伴有发热,一般无须处理,可自行恢复。但为慎重起见,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应注意药物和穴位的选择,或停用水针。

上一篇:气针术 下一篇:实用动物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