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主要任务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田杂草防除手册》第11页(1428字)

在农业生态区域内全面、系统研究粮、棉、油、菜、果、茶等六类作物田杂草发生消长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土壤种子库动态、监测杂草种群动态、群落演替、杂草复合危害,为杂草防治指标、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和指导,并对杂草发生危害进行监测和中长期预测,以提高草害综合治理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在掌握杂草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养分吸收和运输特性、竞争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作物-农田杂草-环境间的互作关系,研究农田生态环境、作物品种和栽培措施对杂草发生危害的控制作用,通过选用竞争力强的作物品种、优化作物栽培措施、优化水肥管理,创造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农田生态环境,以达到提高作物群体生长势、增强作物自身竞争力,持续控制杂草危害的目的。

杂草生物防治在国内已有不少成功的实例。今后除继续加强传统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外,还需以重要农田杂草为主攻对象进一步加强生物除草剂的研制、开发,为生态农业提供杂草综合治理新技术、新措施,并使其逐步产业化。同时积极开展异株克生化合物的研究探索,开辟杂草治理的新途径。

研究开发适用于新型栽培措施、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适中、杀草谱广、选择性强的系列除草剂及其科学合理的配套应用技术。在混剂研制开发应用中,必须注重除草剂有效成分混配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牢记杂草综合治理,尤其是抗药性杂草的预防、延缓和治理。因此,在当今广泛使用高活性除草剂的情况下,必须强调改进施药技术,严格避免漏喷、重喷,确保均匀用药。强化“安全、经济、高效”意识,采取措施,降低长残效除草剂的潜在危害,扬长避短,确保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抗药性杂草的出现,对全球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严酷的事实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杂草综合治理才是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的出路。在我国,大面积广泛使用化学除草剂才刚刚开始,少数杂草就产生了抗药性。随着化学除草的进一步发展,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问世和种植,农田杂草抗药性的预防、监测和治理必将更为人们所关注。

我们必须根据除草剂应用、杂草种子库动态、杂草种群动态和群落演替,运用常规生物测定技术和高新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杂草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方面的研究。针对可能出现的抗药性杂草、已出现的抗药性杂草,尤其是多抗性和交互抗性杂草,研究延缓抗药性和抗药性杂草治理技术,制定农田除草剂应用规范。加速分子生物学在杂草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积极开展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克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研究,早日把我国杂草科学研究发展到分子生物学水平。

随着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影响在农业领域的日益深入,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在我国将不断问世。因此必须结合国际标准,建立适用于我国农业生产系统的评价标准,种植技术措施,以充分延长其使用寿命。

建立分别适用于不同生态区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的草害持续治理体系,使其关键技术产业化、系列化、计算机网络化,最终实现农田无草害化,使杂草科学研究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使我国杂草科学研究和农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上一篇:看麦娘 下一篇:农田杂草防除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