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00页(1018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根;又名京大戟;主要含有大戟甙、树胶、树脂等成分;苦、寒、有毒,入肺、脾、肾经;属逐水类药。

〔功效主治〕 攻逐水饮,消肿散结。适用于胸腹水饮咳喘、痰涎、胸胁引痛,疮肿,瘰疬等病证。

〔本草撷英〕 本经:气味苦寒,有小毒。主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别录: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便。

大明: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癥结。

甄权:下恶血癖块,腹内响鸣,通月水,坠胎孕。

备要:苦寒有毒。能泻脏腑水湿,行血发汗利大小便。

〔名医心得〕 王药雨:消炎祛肿 本品有消炎祛肿作用,外用于颈、腋部位淋巴结腺肿胀[1]

〔药理与应用〕 1.泻下作用:本品能刺激肠管,使肠管蠕动增强,从而致泻。临床偶用于便秘。

2.利尿作用:煎剂或醇浸剂对大实验性腹水产生明显的利尿作用。临床用于肝硬化、肾炎、血吸虫病腹水。

3.其他作用:鲜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疮疡肿毒等。

此外,本品有巴豆毒样作用,可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剂量可引起肾功能不良,甚至发生肾衰。对此,应予重视。

〔剂量用法〕 1.5~3克,煎服;0.3~0.6克,粉剂;外用适量。

〔按语〕 本品苦寒有毒,性烈峻猛,擅除顽水,为治胸水、腹水之要药。因其力猛有毒,故应中病即止,或攻补兼施,或攻补交替,方为稳妥。否则,易犯虚虚之戒,徒伤正气。孕妇或体弱者,亦应慎用。

【参考文献】:

[1]王药雨.实用中药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2:76

上一篇:甘遂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