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17页(1201字)

【药物出处】:《名医别录》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又名巴叶。主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为橙花椒醇和金合欢醇等,此外尚含有苦杏仁甙、有机酸、鞣质、皂甙、维生素B、C,山梨糖醇等。苦,平。入肺、胃经。

〔功效主治〕 清肺和胃、降气化痰,适用于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本草撷英〕 别录:主卒啘不止,下气。

时珍:枇杷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

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呕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名医心得〕 焦树德:“有泻肺降火、清热化痰、和胃降气的作用。本品最大的特点是‘下气’。常用于痰热咳嗽,呕逆哕吐等症”。[1]

梁翰芬:湿热便结 重用枇杷叶八两治疗湿热便结,一剂大便通畅。[2]

王药雨:水煮作洗剂,夏令可防汗疹。[3]

〔药理与应用〕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苦杏仁甙分解后对呼吸中枢呈镇静作用,表现出镇咳平喘作用,大剂量则可出现麻痹。动物试验证明枇杷叶煎剂及其乙酸酯提取部分具有平喘、祛痰作用。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证明,绿原酸可显着增加胃肠蠕动和促进胃液分泌及利胆作用。

3.抗菌作用:5%煎剂用平板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用于小儿肺炎、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等。

〔剂量用法〕 10~15克,煎服。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按语〕 本品苦平,性善降逆,具有清肃肺热,化痰止咳之功,为治肺热咳嗽、阴虚咳喘之常用药物。但据临床观察,镇咳作用较强,而祛痰作用较弱。因又具有清胃热、止呕逆之功,尚用治胃热、胃失和降、上逆呕哕之证。

【参考文献】:

[1]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262

[2]梁翰芬.新中医,1985;6:5

[3]王药雨.实用中药学.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2;210

上一篇:杏仁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