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70页(1582字)

【药物出处】:《本草拾遗》

本品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又名天台乌药、乌药片。主要含有生物碱及挥发油,油中为乌药烷、乌药烃、乌药醇、乌药酸、乌药醇酯、乌药薁、乌脑、乌药内酯等。辛、温、入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温肾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寒郁气逆,胸腹胀痛,疝气,痛经,尿频遗尿。

〔本草撷英〕 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

时珍: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频数以白浊。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并解冷热。

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痛甚稳当。

〔名医心得〕 焦树德:善长治下焦寒性气痛,为温肾治疝要药,宜于肾间冷气波及肝经而致的少腹致痛、疝气疼痛、睾丸冷痛坠胀诸症。[1]

王药雨:善用治一切因忧郁所致之神经官能症性疝痛及冲气症,妇女因忧郁继发月经不调及痛经。[2]

萧森茂:胃脘痛 善治日久不愈之胃脘痛,不论寒热虚实均宜随证配伍乌药与百合,可增疗效。[3]

张树生:治惊风,血泻血痢。小儿慢惊风多为脾虚肝乘所致,乌药宽中顺气,入脾爽滞、开郁疏经,寓泻于补,故能用之。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少腹痛,注下赤白”及《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脾脉……涩甚为肠溃、微涩为内、多下脓血”认为血泻、血痢有肝盛乘脾者,有脾虚肝乘者,治重在调和肝脾,乌药用之。[4]

〔药理与应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实验表明,乌药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与抑制双向调节功能。利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并可促消化液分泌,助消化作用。

2.抗菌作用;鲜乌药叶煎剂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其他作用:尚有止血作用,兴奋心肌,升高血压作用。

临床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疝气、小儿遗尿、痛经,外伤出血等。

〔剂量用法〕 3~10克,煎服。

〔按语〕 本品辛温香窜,上走脾肺,理胸腹气滞,治寒郁气逆,胸腹胀痛;下行肾与膀胱,善除膀胱之冷气,温肾固小便,用治少腹冷痛,寒病尿频。本品虽作用和缓,药力不甚刚猛,然亦为辛温走窜之品,有耗血散气之虑,气血虚而有内热者非宜。王药雨善用本品治情志忧郁所致之病症,颇有心得。

【参考文献】:

[1]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146

[2]王药雨.实用中药学.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2:241

[3]萧森茂,等.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9:157

[4]张树生.百药效用奇观.中医古籍出版社,1981;8:172

上一篇:莱菔子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