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264页(1301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和细叶百合的肉质鳞茎;主要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微量的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主治〕 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常与款冬合用,如百花膏;用于劳热咳嗽,咽痛咯血,常配伍生地、玄参、贝母等,如百合固金汤。用于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属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所致者,常与知母或地黄配伍,如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

〔本草撷英〕 本经: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别录: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

甄权:除心下急、满、痈,治脚气,热咳逆。

日华子本草: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癫邪啼泣、狂叫,惊悸,杀蛊毒气,乳痈,发背及诸疮肿,并治产后血狂运。

〔名医心得〕 步玉如:宗古人所言,以百合治胃脘痛由邪热气滞所致者,效佳。如《本草经疏》“百合……解利心家之邪热,则心痛自瘳”、《本草从新》“疏胸腹邪逆之气,一切病之属气者皆可治。[1]

焦树德:胃痛 百合主入肺胃,降泄肺胃郁气,肺主降,胃气和,则诸气俱调,治疗胃脘痛之专方即以百合为君。[1]

程绍思:胃痛 专能益胃阴,以增强受纳、腐熟、降泄之力,则诸症(胃病)除矣。[1]

王宁:肝昏迷 肝昏迷前期,患者常出现某些精神症状,颇似中医所谓的“百合病”。其时患者多为郁热灼伤阴液之证,因之而用百合为主治疗(百合30克,子黄1枚生冲服),早期应用,常可取效。[2]

〔药理与应用〕 水煎剂对氨水引起的咳嗽,有止咳作用,并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蟾蜍哮喘;还可防止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临床上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萎缩性胃炎等的治疗。

〔剂量用法〕 内服:10~30克,煎汤、蒸食或煮粥食。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按语〕 百合甘寒滑润,具清润心肺之功,有止咳安神之效,用于劳嗽吐血、干咳久咳,以及热病后期虚烦惊悸,最为相宜。唯本品甘寒滑利,故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

【参考文献】:

[1]史宇广.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胃脘痛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97;266;285

[2]陈泽霖,等.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78

上一篇:天门冬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