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神经内科手册

脊髓CT检查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神经内科手册》第142页(2608字)

一、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盘退行性变

(一)椎间盘突出

为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的突出,好发于腰椎,颈椎次之,胸椎则少见。CT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密度影突出于椎管内,使硬膜囊或两侧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硬膜囊受压变形或神经根血管受压移位。发生在后外侧时,软组织可突入椎间孔,有时髓核可完全脱入椎管内,或脱离椎间盘水平,呈游离体。

(二)椎间盘退行性

CT显示椎体外缘出现环形软组织影,可有钙化,椎体缘骨质增生,椎间盘中出现气体,即所谓“真空现象”。髓核可通过终板裂隙突入椎体,形成髓核压迹(Schmorl’s结节)。韧带亦可见增厚及钙化。

二、椎管狭窄和脊柱的退行性变

1.椎管狭窄 是指脊柱内骨性通道的缩窄。可分别由椎弓根短小或是前倾,如椎小关节内聚以及两者共存所致。造成椎管内脊髓和脊神经受压,各条径线测量绝对值变小。椎管前后经径椎小于11mm,腰椎小于15mm,即为椎管狭窄。

2.继发性椎管狭窄 常见的原因有脊椎的椎体后缘,推小关节突骨质增生退行性变,椎体滑脱,外伤骨折或感染及肿瘤性病变,后纵韧带的骨化,黄韧带肥厚等。

3.侧隐窝狭窄 侧隐窝即指神经管,是脊神经根从椎管内走向椎间孔的通道。在椎弓根上缘是侧隐窝前后径的最狭窄部分,正常为5mm,若小于3mm,可视为侧隐窝狭窄。

4.椎间孔狭窄 维系椎间孔上下高度主要是靠富有弹性的椎间盘。颈椎病是造成椎间孔狭窄的主要因素。胸腰椎神经根和脊神经节位于椎间孔的上部,椎体后缘和小关节突的骨质增生肥大,可导致神经根受压。

5.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增厚、骨化和钙化 CT表现为椎体后缘出现横断面菱形高密度影,典型者与椎体后缘有条线状间隙成为中间部与椎体融合,而边缘部分存在间隙。当完全发生骨化钙化其密度类似骨密度,两者不易区分。发病部位常见于上颈段和胸椎。黄韧带的肥厚主要表现在腰段。正常情况下黄韧带不超过3mm,大于5mm以上为异常,可产生压迫症状,亦可发生钙化。

6.其它 包括①先天性发育性脊椎狭窄症;②椎体滑脱,③外伤性椎体爆裂骨折骨片向后分离压迫脊髓,④椎体肿瘤如巨细胞瘤,Pegets病,⑤手术后残留纤维组织斑痕化等。

三、脊髓肿瘤

(一)脊髓内肿瘤

脊髓造影CT检查可显示病变部分脊髓呈局限性膨大,将蛛网膜下腔向四周压迫变窄,甚至出现完全性梗阻。

1.胶质细胞瘤

(1)星形细胞瘤:为髓内最常见的肿瘤,好发于颈胸段,旱期病灶较局限成偏心不规则沿纵轴方向生长。逐渐可累及整个截面,多个节段。甚至浸及整个脊髓,小病灶与脊髓密度无差别时需要通过MR协助诊断。重点是观察脊髓的形态和密度变化,是否有囊性变。

(2)室管膜瘤:肿瘤好发于脊髓腰骶段园锥和终丝。发生在终丝以上者脊髓呈梭形膨大,可及整个椎体段,发生在终丝可充满整个椎管盲端,可将四周骨性椎骨向外压迫出现弧形的迹。脊髓造影CT延迟扫描,当病变出现囊性变时,造影剂可吸入囊变区。

(3)血管母细胞瘤:肿瘤好发于颈胸段,多发,常合并血管畸形,三分之一的病例伴有Hrppel Lindan综合症,表现为脊髓和小脑血管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瘤,肾脏和胰腺的肿瘤。60%肿瘤发生囊变,囊壁上可见多血管性结节,增强扫描可显示出瘤结节。

(二)髓外硬膜内肿瘤

肿瘤的诊断需要脊髓造影CT扫描,可直接显示肿瘤大小,范围和轮廓。形成完全或部分性梗阻时,造影剂在蛛网膜下腔形成充盈缺损,脊髓被推向对侧,同侧蛛网膜下膛增宽,梗阻端呈杯口状充盈缺损,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

1.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可单发,亦可多发,单发者和神经鞘瘤CT表现相近,但椎管内前者只占两者总数的1%,椎管外两者发病率接近,多数位于后根,表现为边缘锐利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并可沿椎间孔向外生长,瘤体呈“亚铃状”,造成椎间孔扩大,约10%神经纤维瘤可发生恶变,出现骨质破坏和椎旁软组织包块。

2.脊膜瘤

70%发生于胸段,大多数位于硬膜内,10%肿瘤可有砂粒样钙化,向外生长者少见,增强扫描时病灶可有强化。

3.脂肪瘤

85%发于颈胸段,常合并皮下脂肪瘤,皮肤色斑血管瘤及脊髓空洞症等。CT扫描可见硬膜出现脂肪密度的占位性病变,将脊髓和终丝压迫向对侧移位。

(三)椎管内硬膜外肿瘤

脊髓造影CT扫描显示硬膜外肿物将管内言物均向对侧压迫移位,同侧和对侧蛛网膜下腔均变窄,甚至完全梗阻。

1.神经母细胞瘤 发生于肾上腺髓质或椎旁交感神经节,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可治椎间孔进入硬膜外,造成脊髓压迫症状,病变多呈亚铃状。

2.其它可见脊萦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等。

上一篇:颅脑CT检查 下一篇:神经内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