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涉外会计实用手册》第762页(2100字)

通货膨胀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二次大战以来,尤其是在70年代,西方国家和拉美各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其趋势正向全球扩展。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在80年代初始,在各国政府的努力下,其势头虽受到一定的扼制,但总的来说,它并不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而会长期地影响各国的社会经济生活。

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持续上升,使得世界各国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极大的困难,各个企业已很难按照传统的管理手段来保证其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与企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社会各方,也很难运用原来的预测、决策方法对其经济行为作出决断。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管理当局和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社会各方,为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利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对付物价不断上涨的影响。为此,就需依赖于企业提供的有关物价水平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歪曲影响的各种会计资料。但是,以币值不变假设和历史成本计价为基础的传统会计不能提供反映物价水平变动的会计资料,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应该看到,以币值不变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的传统会计,通常并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动,允许不同时期发生的经济活动的货币额可以不加任何调整便可相加汇总。

作为一种假设,它首先必须是根据客观正常情况和发展趋势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假定。传统会计之所以长期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同这一基本假设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现实有密切关系。同理,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之所以得到社会的公认,除历史成本是市场上成交价格,取得容易并具有客观依据以外,还因为币值不变假设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只有货币本身价值相对稳定得到保证,以历史成本为原则编制的企业会计报表才能如实地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自70年代以来,剧烈的通货膨胀,使得货币币值不变假设同各国经济现实脱节,从而使传统会计货币币值不变假设受到了冲击,动摇了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

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从两方面冲击历史成本原则的。首先,货币币值的剧烈变动,使得各时期的历史成本的货币购买力失去可比性;其次,企业的资产当初取得的成本同它们的现行成本产生越来越大的差距。换句话说,在通货膨胀下如果再按历史成本原则编制企业会计报表,不仅会影响到会计报表所有项目计量的真实性,而且也会使得某些个别资产的历史成本明显地脱离现行价值,从而影响到据以表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靠性。由此可见,按历史成本编制的会计报表,显然难以满足管理当局和社会各方决策的需要。由于以在通货膨胀期间实现的收入与以前时期取得的资产历史成本相配比,所造成的利润虚增和财务状况失实的现象,有可能给企业导致严重的后果:

第一,企业会计报表上所表现的盈利徒有虚名,企业无力重新取得存货和更新改造固定资产的现实,在会计上却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从而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当局和社会各方作出错误的决策。

第二,企业如按会计报表所列示的虚假利润分配股利,实际上是把股本的一部分作为股利发还给股东,致使企业不自觉地陷入危险的自我清算之中。而且虚假的利润,还会导致股东要求更多地分配股利,吃掉公司的“老本”。

第三,会计报表中收益额的虚增,将使企业多缴所得税,导致企业承担了不应有的纳税义务。

第四,职工和他们的代表,也会要求增加工资福利待遇,这无异会对企业管理当局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

第五,对于跨国公司来说,由于公司会计报表中不曾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东道国政府可能采取某些有损于公司经营活动利益的行动,如实施物价管理和征收超额利润税等。

最后,利润的虚增,必然造成企业财务状况的不实。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按历史成本原则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其中资产项目的原值和净值都会同资产的现行重置价值显着脱节,这势必造成企业管理当局错误地估计自身的更新和购置能力,如此发展下去,必将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动危机。

所有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企业会计报表可靠性的信赖程度逐步下降。

尽管如此,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历史成本原则尚未被彻底否定。各国对通货膨胀会计的关心程度受通货膨胀程度所左右。具有长期通货膨胀历史的一些国家已在通货膨胀会计方面采取了一些办法。至于低通货膨胀的国家则没有考虑完全放弃历史成本原则。正象缪勒教授等所指出的:“在70年代经历着异常的通货膨胀水平的各国会计师对修正传统的历史成本原则这个问题都十分关注。但是,当80年代通货膨胀降下来以后,会计师们的关心也随着平静下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