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标的历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计量专业工程师手册》第161页(1782字)

精确测量热力学温度是非常困难的,测定装置十分复杂,耗资很大,而且操作程序相当繁琐。国际上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实验室具备这种条件。因此,长期以来各国计量学家不断探索一种实用温标,要求它易于高准确度复现,同时又尽可能接近热力学温度值。现在全世界使用的1990年国际温标(ITS-90)是从一系列早期国际温标演变而来。国际上最早的温标是1887年正常氢温标,但它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国际温标。经有关国家酝酿协商,终于在1927年拟订出一种国际温标(ITS)来统一国际温度量值,定名为“1927年国际温标(ITS27)”。国际温标约20年修改一次。温标文本由国际计量局温度咨询委员会(CCT)起草送交国际计量委员会(CIRM)通过后执行。半个世纪来,经历了1948年、1960年、1968年和1990年几次重大修订,使国际温标日趋完善。表4.2-1为ITS-27、IPTS-48、IPTS-68国际温标固定点的给定值。

表4.2-1 ITS-27、IPTS-48和IPTS-68国际温标固定点的给定值

注:[a]次级固定点。[b]规定冰点为比水三相低0.0100℃。[c]建议用锌点代替硫点。

[d]可用锡凝固点代替水沸点。[e]为IPTS-68上的温度值,其他均为IPTS-68(75)温标上的温度值。

【参考文献】:

[1]师克宽等,过程参数检测,中国计量出版社,1990。

[2]王江,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1990。

[3]鲁绍曾,现代计量学概论,中国计量出版社,1987。

[4]赵琪 原遵东等,用于ITS-90的直流光电温度比较仪,计量学报(1990),Vo1,11,No.4,P.241。

[5]H.Preston-Thomas,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CCT BIPM,1990

[6]蒋思敬、姚土春编,压力研究。

[7]M·K,若霍夫斯基着,李燕、黄国政等译,压力和疏空计量技术。

[8]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CCTBIPM,1990。

[9]Techniques for Approximating 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CCT BIPM,1990。

[10]王魁汉,温度测量技术,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1。

[11]沈正宇、王凤诚,从计量保证方案(MAP)谈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的检定质量,第二届全国温度测量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P340-345,1990。

[12]压力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JJG,1008-87。

[13]知久明、金田良作等合编,房景富、韩慧文、袁先富译,压力测试仪器的管理。

[14]许第昌编,压力计量测试。

[15]蔡武昌等编,流量测理方法和仪表选用指南。

[16]川田裕郎等编着,流量测量手册。

[17]苏彦勋、盛健、梁国伟编着,流量计量与测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