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选用和剪裁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标准化专业工程师手册》第178页(4911字)
标准是一种通用性文件,它具有覆盖面宽、通用性强的特点,它的内容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等往往要全面考虑各类产品、各种需求、各种使用条件、各种生产条件及生产批量。而对一个特定型号产品,不论它是一个大系统或是分系统、设备,都是针对特定的使用要求、使用条件,在一定的经费和研制生产周期的约束下来研制、生产的。因此,通用标准的贯彻需要经过供需双方的协商,对有关条款有选择地使用,或者由研制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对推荐性标准有选择地使用。
1.标准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在新产品研制、生产、使用过程中,贯彻实施标准方面,存在各种不同形式的错误和倾向,其结果是造成新产品研制周期长,研制、生产和使用维修费用高,达不到要求的性能。
标准贯彻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使用错误(mis-application)
指引用的标准、规范和采用的目的不相符合,或采用了作废的、重复的、意义含糊不清或互不相容的标准。
(2)过使用(over-application)
指提出实施标准的要求对于产品研制、生产和使用而言是过高的或不必要的,不能达到全系统功能的最佳效果。
过使用的具体表现形式为:
①引用过多的不必要文件;
②不分析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要求百分之百地执行标准所有条款。例如:不认真分析实际的使用环境条件而要求进行过多的或强度过高的环境考核试验;
③要求执行未被认可或无效的标准;
④要求同时执行多个不同级别,不同性能标准“组合”的高标准条款。例如:要求按A标准的严酷的环境条件,达到B标准的高性能指标。
过使用的结果是:
①研制生产成本增加,投资限额超过,造成资金困难;
②增加投标或谈判、签订合同的困难;
③使产品重量增加,进而导致性能下降;
④影响研制和投放市场、装备部队的速度。
(3)欠使用(under-application)
指提出实施标准要求时,未选用应该选用的标准和要求,不恰当地删减、降低了标准中的必要要求,忽略了关键性要求。造成欠使用的原因往往是过分追求降低成本,过分追求加快研制速度。
例如:在研制早期忽略了贯彻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方面标准,没有进行必要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造成产品使用时可靠性低,安全性差,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欠使用的后果是:
①降低产品的效能;
②降低产品的适用性和适用范围;
③增加维修费用,结果和初衷相违背,反而增加了全寿命周期费用;
④降低后勤保障能力、增加维修工作量;
⑤造成过早地报废。
(4)使用不及时(untimely-application)
指没有在适当时候使用合适的标准。例如:过早地使用某些研制后期甚至批生产时才适用的标准。
(5)解释错误(mis-interpretation)
指在标准实施过程中,不正确解释、说明标准内容。
造成标准实施中的问题和错误的主要原因是:
①观念上的错误。把所有标准、所有条款都看成是无条件执行的法律;
②指导思想上的错误,过分保守的倾向。例如:订货方为了减少风险,单纯强调性能和使用要求,对标准实施要求宁多勿少,宁高勿低;而承制方则迫于竞争压力或希望尽早成功和交付,没有充分利用标准的伸缩性,做了大量没有实际效果的工作;
③不熟悉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和详细内容,或者领会不深;
④没有吃透产品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
⑤对现实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不了解;
⑥对费用(研制、采购和全寿命周期费用)不够重视。
2.“选用”和“剪裁”的定义及考虑的因素
(1)定义
正确使用标准、规范包括“选用”和“剪裁”两个前后有联系的过程。
①选用(selecting)
根据特定产品使用和研制的需要、产品的不同层次,从现行、有效的标准和规范中,适时地选择适用于特定产品研制、生产需要的标准或规范,并在合同或产品标准(技术规范)等文件中加以规定的过程。
②剪裁(tailoring)
对选用标准中的每一项要求进行分析、评估和权衡,确定其对特定产品的适用程度,必要时对其进行修改、删减或补充,并通过有关文件,提出适合于特定产品最低要求的过程。
所以剪裁并不是任意取舍,而应在保证要求的前提下谨慎地衡量、选择,必须建立在认真消化和分析、权衡的基础上。
(2)选用和剪裁标准通过四个基本步骤完成:
①从产品使用的任务剖面和环境出发,确定产品特定的性能要求;
②从所有各类技术和管理标准、规范中选择对特定产品必不可少的标准或规范;
③从选用的标准、规范中剪裁出适用的要求;
④将剪裁出来的及补充的内容,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纳入合同或其他产品专用文件中去。
(3)选用和剪裁标准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研制的阶段和标准的层次 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内容和使用范围、适用的时间。例如:高层次标准在论证和方案阶段就要选用;较低层次的规范,如元器件、材料规范,分析计算方法标准,则往往是在详细设计阶段采用。
②产品研制、生产的技术水平、工艺条件 标准内容要求全面、先进,现实技术工艺条件不能满足或经过努力不能达到时,在满足产品最低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剪裁删去相应项目或要求。
③允许的研制、生产、使用周期 允许周期长,选用标准及其条款可以多些,要求可高一些;
④产品的复杂性及关键性;
⑤生产的数量和价格;
⑥后勤保障要求;
⑦其他使用或研制的要求。
3.剪裁的对象、范围
原则上讲,除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全部执行的标准以外,几乎所有标准都可以剪裁。
高层次、通用面广的标准是剪裁的主要对象。因为它们覆盖面宽,要求原则,不加选择的一揽子执行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经费开支并耽误周期。例如:
(1)通用设计规范要求;
(2)技术状态管理要求;
(3)质量保证要求;
(4)可靠性、维修性要求;
(5)综合后勤保障要求;
(6)人的因素和安全性要求;
(7)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
(8)包装、装卸、贮存和运输要求;
(9)技术资料方面的要求。
其他低层次、针对性强的产品标准,如元器件、原材料标准,除分等分级必须选择外,一般不是剪裁的主要对象。保证最低性能要求的标准条款和指标,保证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标准和指标,应持慎重态度,无充分根据和手续,不能轻易变更。
4.选用和剪裁标准结果的表述
选用和剪裁标准的结果,可以下列多种表述形式纳入产品合同、产品标准、技术规范、图纸及其他文件:
(1)引用标准代号、标准名称;
(2)引用、修改、补充标准条文;
(3)摘录要求;
(4)编制有效标准目录或清单等。
在标准、规范实施中,结合特定型号的要求和条件进行剪裁是先进国家多年来在组织复杂产品研制中总结摸索出来的经验,它是处理标准、规范内容的共性和特定型号产品的特性之间不协调的有效管理办法,通过认真地选择和剪裁标准,达到各种要求和条件之间的统一,达到性能要求和寿命周期费用之间的最佳平衡。所以说,剪裁是通用标准过渡到特定产品专用文件之间的桥梁。如图7.4-1所示。
图7.4-1 剪裁是桥梁
剪裁体现标准的统一性和贯彻使用的灵活性两者的结合。现在不但在美国军用标准中普遍推广使用,而且已逐步在ISO国际标准中引用推广。我国也开始逐步引进这种概念和管理办法。这将有利于改变标准贯彻实施中旧的传统观念和僵化模式,使标准的实施具有更好的费效比,是改革我国标准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