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329页(2060字)

本病是一组以风团样丘疹、丘疱疹和小结节样损害伴剧烈瘙痒为特征的炎症性皮肤病。可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其发病多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此外,虫咬、神经精神因素也可能与本病有关。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寻常性痒疹(成人痒疹)和Hebra痒疹(小儿痒疹)。

〔诊断要点〕

一、寻常性痒疹

(一)多见于成年人,女性略多,好发于躯干和四肢伸侧。

(二)皮损为米粒大到绿豆大红色丘疹、丘疱疹,早期伴有风团样红肿,但很快消失,形成坚实性丘疹,孤立散在,分批出现,由于不断搔抓,可出现苔藓样变,湿疹样变及色素沉着。可伴有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三)剧烈瘙痒,常使患者夜不能眠,精神不安,食欲不振等。

(四)慢性病程 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二、Hebra痒疹

(一)儿童期发病,多发于1岁~5岁幼儿,好发于四肢伸侧,以双下肢为重,严重者可泛发全身。

(四)初发皮疹多为风团样丘疹、丘疱疹,以后风团样损害消退后形成正常皮色或淡红色半米粒大至绿豆大坚实性丘疹,即痒疹小结节。因不断搔抓,皮肤粗厚,常伴有抓痕、血痂、湿疹样变,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和继发感染等。

(三)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称为痒疹横痃。

(四)剧烈瘙痒。

(五)慢性经过,一般青春期可自愈,少数可持续至成人期。

〔鉴别诊断〕

一、丘疹性荨麻疹 多在春夏季发病,病程短,基本损害为水肿性红色丘疹,中心有水疱,皮疹数目少,非对称分布,不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二、疥疮 无一定发病年龄,有接触传染史,皮损好发于皮肤薄嫩处,如指间、腕屈侧、腋部、腹部及阴股部。以丘疹、水疱为主,痒以夜间为重,可查到疥虫。

〔治疗〕

一、一般疗法 尽可能寻找致病因素或诱发因素,并进行相应治疗。

二、全身治疗

(一)应用抗组胺类药物、钙剂、硫代硫酸钠及维生素C等。

(二)镇静安眠剂 有神经精神因素或瘙痒剧烈影响睡眠者,可适当应用。

(三)普鲁卡因大静封疗法。

(四)自血疗法。

(五)皮质类固醇激素 病情严重可考虑应用,一般强的松每日30毫克~45毫克,分次口服。

(六)皮疹泛发严重者也可应用反应停,25毫克日3次口服,或氨苯砜50毫克,日2次口服。

三、局部疗法

(一)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 应用于局限性苔藓样变。去炎松混悬液每次5毫克~10毫克,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稀释4倍,皮损内注射,每周1次。

(二)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霜剂 局部涂沫或封包。

(三)焦油类制剂 5%~10%煤焦油软膏,10%黑豆馏油软膏,5%~10%糠馏油软膏外用。

(四)炉甘石洗剂、樟脑酊等止痒剂外用。

(四)糠浴、硫磺浴、淀粉浴等洗浴。

四、中医药治疗

以祛风清热、活血化淤为治则。

(一)荆芥、防风、生地、地肤子、黄芩、丹参、桃仁、红花各9.0克,三棱、莪术各6.0克,每日1剂水煎服。

(二)痒疹方(边天羽方) 生地30.0克,银花15.0克,土茯苓30.0克,荆芥、防风、红花、赤芍、三棱各9.0克,刺蒺藜3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