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皮肤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431页(1646字)

糖尿病不仅对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而且约1/3病人可伴发多种皮肤病征。与糖尿病相关的黄瘤病、黑棘皮病、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等,已在其他章节中叙述。现仅就其他方面皮肤损害概述如下:

〔诊断要点〕

一、糖尿病性浮肿性硬化症 主要发生在背上部、肩部。皮肤浮肿硬化,指压无凹陷。组织学见胶原纤维增殖和酸性粘多糖沉积。

二、播散性环状肉芽肿 环状肉芽肿样皮损及坚实而平滑的肤色丘疹,泛发,对称分布,好发于光照部位。

三、糖尿病性坏疽 好发于小腿和足部的难治性溃疡,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或周围神经病变所致。

四、胫前部色素沉着斑 又称糖尿病性皮病。发生于胫前,开始为红斑、丘疹和水疱,以后形成多发性萎缩性疤痕,其周围伴色素沉着。可能由于末梢循环障碍及末梢神经障碍造成的慢性营养障碍及局部轻微外伤所致。

五、糖尿病性大疱病 好发于手、足指(趾)背侧,足缘、足跟及小腿等处的紧满性大疱。

六、皮肤瘙痒 可为全身性,亦可局限于肛周、外阴等处

七、胡萝卜素沉着 血胡萝卜素过高,皮肤呈淡黄色,掌跖和鼻旁可显着变黄。

八、糖尿病性皮肤发红 面部、手足等处出现玫瑰色斑疹,可能是微血管障碍所致。

九、皮肤感染

(一)细菌感染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可引起毛囊炎、疖、痈、蜂窝织炎等。微细棒状杆菌感染可致红癣,并可发生播散性红癣。

(二)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常见。主要发生于间擦部、外阴、口角及甲沟等处。皮肤癣菌感染亦常见。

(三)病毒感染 常并发带状疱疹,损害和疼痛通常比较严重。

〔治疗〕

一、首要是积极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后,有些皮损可消退,亦能较有效地防止再发。

二、对皮肤损害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

(一)浮肿性硬化症 有报告维生素E有效。

(二)环状肉芽肿 避光,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三)坏疽和大疱 调整糖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禁止吸烟。外用抗菌药膏,控制继发感染。对坏死灶进行必要的清创。穿松软适宜的鞋、鞋垫和棉线袜,使手足部尽量避免微小外伤。足部每日用温水洗净擦干。

(四)胡萝卜素沉着 少食含胡萝卜素食物。

(五)细菌感染 经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选择敏感性药物全身给药治疗。红癣可口服红霉素0.25g,每日4次,一般一周即可治愈,但本病易复发。

(六)真菌感染 念珠菌感染可外用咪唑类霜剂,如2%咪康唑霜。皮肤癣菌感染可外用咪唑类霜剂或角质松解剂如复方苯甲酸酊或软膏。损害广泛及顽固病例(如须癣)可口服酮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

(七)糖尿病并发带状疱疹 干扰素100万单位日1次肌注,同时口服维生素B1、B12、E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