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萎缩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459页(818字)

本病又称皮肤斑状松垂。是一种局限性皮肤松弛、柔软、菲薄伴细致皱纹,略微凹陷或呈袋状突起的皮肤萎缩。病因不明,原发性可能与先天因素、外伤、内分泌障碍及感染有关,继发性主要由于炎性细胞浸润破坏弹力纤维所致。

〔诊断要点〕

一、原发性斑萎缩

(一)红斑型

1.多见于20岁~40岁女性。

2.发生萎缩前先有炎症改变。

3.皮损初起为局限性红斑,圆形或卵圆形,约5毫米~10毫米大小,逐渐扩展至2厘米~3厘米,以后从中心开始萎缩,萎缩后呈皮色或淡白色微凹或隆起,表面光亮起皱,触之柔软,指压时有疝孔感。单发或多发,散在分布。

(二)无红斑型

1.主要见于30岁~50岁的女性。

2.皮损为无炎症性肤色的圆形或卵圆形丘疹,逐渐增大至1厘米~2厘米大,呈苍白色或淡褐色,柔软疝样隆起损害,触之凹下如袋。有的损害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二、继发性斑萎缩

可继发于某些炎症性皮肤病,如梅毒、麻风、皮肤黑热病、结节病、红斑狼疮、结节性黄瘤等,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柔软的萎缩斑,指压可以有凹陷。

〔治疗〕

原发性早期炎症阶段可试用青霉素治疗。萎缩期则无有效疗法。可试用胶原蛋白填塞疗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