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哚普利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药物手册》第232页(3458字)
1988年法国首次上市。
【别名】雅施达,亚施达,普吲哚酸,哌林多普利,哌哚普利,达吲哚丙脯酸,Coversyl,Conversum,Procaptan, Acertil,Acron。
【药理】本品为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为羧基型前体药物,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培哚普利拉(Perindoprilat)发挥作用,而其他代谢产物则无活性。培哚普利对动脉干具有扩张作用和弹性修复作用,能够减轻左室肥厚。降压作用持续24h,对治疗有反应的病人在一个月之内血压常可降至正常,继续服药治疗,降压作用保持平稳不变,停止治疗后不伴有反跳现象。
通过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实验,证实培哚普利能够纠正心肌肥厚和内膜下胶原蛋白过量,恢复肌浆球蛋白同工酶谱,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的血液动力学研究发现本药可降低左室和右室的充盈压力,降低全身血管外周阻力,中等程度降低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多部位的局部供血量(特别是肌肉),因而能够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征象。应用所推荐的剂量,未见明显的血压降低。长期治疗对肾脏功能无损害且不会影响血钾。
口服迅速吸收,Tmax约1h,F约75%。吸收后,大约30%~50%水解为活性代谢产物培哚普利拉(平均F为25%)。培哚普利拉在给予培哚普利3~7h后达Cmax。食物不影响培哚普利的吸收,但可以降低培哚普利拉的F约35%。单次或qd连续口服4mg,8mg,16mg给药,培哚普利和培哚普利拉的Cmax和AUC与剂量成比例增加。培哚普利po给药后药代动力学表现为多指数性,T1/2约为0.8~1.0h,在血药浓度很低时(<3ng/m1)与其他ACEI相似,有一较长的终末T1/2,这是由于药物从血浆/组织结合位点缓慢解离所致。按qd给药的方案药物不产生蓄积。培哚普利总的CL为219~362ml/min,平均肾脏CL为23.3~28.6ml/min。培哚普利吸收后广泛代谢,只有4%~12%的剂量在尿中以原型检测到。已有6种经水解、糖苷化、环化形成的代谢产物被确证,其中包括其活性代谢物培哚普利拉、培哚普利和培哚普利拉的糖苷化物,脱水培哚普利、脱水培哚普利的异构体。在人类,培哚普利可能在肝脏经酯酶水解。
培哚普利拉也表现为药代学多指数性。po培哚普利后,培哚普利拉3~7h达Cmax。血浆T1/2为3~10h,由于药物从血浆/组织ACE结合位点缓慢解离所致终末T1/2为30~120h。qd重复给予培哚普利,培哚普利拉可以累积浓度1.5~2倍,在3~6d达Css,培哚普利拉及其代谢物几乎全部经肾脏排泄。循环中培哚普利大约有60%与血浆蛋白结合,只有10%到20%培哚普利拉与血浆蛋白结合。
【用途及用法】用于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
po,4mg,qd,早餐前服用。服用1月后,如需要可增至8mg。老年病人剂量减半。充血性心力衰竭初始剂量为2mg,qd,维持量4mg,qd。
【不良反应】可有咳嗽、疲劳、头痛、失眠、情绪改变、恶心、腹痛、上腹部不适、味觉改变以及蛋白尿和BUN、Cr增高。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血小板减少以及胆汁淤积性黄疸。
美国进行的一项1012例(药物组789例,对照组223例)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药物组发生率超过安慰剂组1%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咳嗽12%,背痛5.8%,上肢痛2.8%,张力亢进2.7%,消化不良1.9%,发热1.5%,蛋白尿1.5%,心悸1.1%。研究中,有1.3%的药物组和0.4%的安慰剂组病人因咳嗽而停药,虽然头晕(8.2%)的发生率不比安慰剂组(8.5%)高,但明显与剂量增加有关,说明可能与药物有关。其他发生率超过1%,但与安慰剂组比较不超过1%的不良反应如:头痛(23.8%)、衰弱(7.9%)、鼻炎(4.8%)、肢端痛(4.7%)、腹泻(4.3%)、水肿(3.9%)、腹痛(2.7%)、睡眠障碍(2.5%)、胸痛(2.4%)、感觉异常、恶心、皮疹(均为2.3%)、季节性过敏症、抑郁(2.0%)、异常ECG(1.8%)、ALT增加(1.7%)、耳鸣、呕吐(1.5%)、颈痛、阳痿(1.4%)、甘油三酯增加、嗜睡(1.3%)、关节痛、神经紧张、肌痛、月经紊乱(1.1%)、胃胀和关节炎(1.0%)等。
【制剂】雅施达,片剂,4mg,10片、30片/盒,法国施维雅药厂。Aceon,片剂,2mg,4mg,8mg,100片/瓶,美国Solvay公司。
【临床评价】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共观察了19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94例应用培哚普利,口服初始剂量2mg,逐渐加至最大剂量8mg,qd,对照组96例口服阿替洛尔,初始剂量25mg,逐渐加至最大剂量100mg,qd,两组连续治疗3月,两组单独用药时血压控制率(舒张压≤11.9kPa)分别为67%和63%,加用利尿剂后分别增至74%和73%。
一项随机、双盲的试验研究比较了培哚普利和伊那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共观察了278例心衰患者,伴有Ⅱ、Ⅲ度症状和LVEF<40%,同时采用心衰传统治疗(包括地高辛、利尿、硝酸酯类药物)。在传统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培哚普利(1~8mg/d,n=140)或伊那普利(2.5~20mg/d,n=138)治疗1年。在随机分组前、给药后8周、1年分别评估患者的症状、LVEF、6min散步测试、内皮素水平,结果给药8周后,培哚普利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和6min散步试验结果改变较依那普利组显着(P=0.04),首剂低血压的发生培哚普利组低于伊那普利组(P=0.04)。两组之间病死率(结合住院频率)存在显着差异(P=0.001)。结果表明和伊那普利比较,培哚普利用于CHF的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项研究观察了培哚普利对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左房体积、心脏舒张功能、血ANP浓度的影响,培哚普利po,4~8mg/d,6月后观察,心脏收缩压和心脏舒张压分别从(23.2±2.63)kPa〔(174±19.7)mmHg〕和(14.33±1.04)kPa〔(107.5±7.8)mmHg〕减少到(17.87±1.41)kPa〔(134±10.6)mmHg〕和(10.93±0.89)kPa〔(82±6.7)mmHg〕,P<0.001,左室大小从(252.4±8.3)g减少到(205.7±7.08)g,左房容积从(20.4±5.1)ml减少到(17.6±5.2)ml(P<0.001)。E/A比值从(0.69±0.06)m/s增加到(0.92±0.05)m/s,血浆ANP水平从(71.9±11.7)pg/ml减少到(35.3±7.8)pg/ml(P<0.001)。左室肥厚的减低程度与ANP水平呈相关性(r=0.66,P<0.0005)。
新西兰一项研究对6000多名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中风病人若在微量服用培哚普利的同时服用吲达帕胺,其二度中风和心脏病突发率将减少25%到50%。
【注意事项】儿童、孕妇、哺乳期、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慎用于肾功能损害、肾血管性高血压者、手术和麻醉病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用该药会影响肾功能。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可能对药物过敏,应谨慎。
本品不宜与保钾利尿剂合用。地西泮药或丙咪嗪可能增加降压作用。合并锂治疗者,可引起血清锂升高。与噻嗪类药物合用可降低该药的血液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