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220页(1889字)
胸膜腔为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密闭腔隙,因受肺脏向心回缩力的作用,胸腔呈现负压,低于大气压0.29~0.49kPa(3~5cmH2O),任何原因使胸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此时胸膜腔内压力升高,由负压变成正压,使肺脏压缩,静脉回心血流受阻,产生不同程度的肺、心功能障碍。
用人工方法将滤过的空气注入胸膜腔以鉴别胸膜或肺内病变,或用于治疗肺部疾病如肺结核等,称为人工气胸。由胸外伤、针刺治疗等所引起的气胸,称为外伤性气胸,最常见的气胸是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者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细小气肿泡自行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自发性气胸。下面着重论述自发性气胸。
【病因】
1.特发性气胸:气胸发生前胸部X线检查及临床无明显病变,胸腔镜及手术探查多发现在肺表面胸膜下有气肿泡或肺大泡破裂,病变常局限于肺尖部。多见于瘦高体型的男性青壮年。非特异性炎症瘢痕或弹力纤维先天发育不良,可能是形成这种胸膜下肺大泡的原因。
2.继发性气胸:继发于肺、胸膜病变。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
(1)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2)肺结核、肺脓肿、肺囊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以及肺、胸膜的恶性肿瘤等肺胸膜病变均可引起气胸。主要由于单个或多个胸膜下的肺大泡或胸膜下气泡连同脏层胸膜破裂,空气溢入胸腔,或肺泡破裂,空气从肺间质沿支气管血管周围疏松组织到纵隔,当纵隔内压增至5.33kPa时,纵隔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其次是由于空洞破溃及支气管胸膜瘘形成。
【临床表现】
1.症状:气胸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发生的快、慢,肺萎缩程度和肺部原有的病变。患者常有咳嗽、提重物、剧烈运动等诱因,不少在正常活动或安静休息时发病。主要症状:①患侧胸痛,多突然发生,呈刀割样或针刺样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②呼吸困难,与胸痛同时发生。气胸量大或原有肺部病变者,气促明显,甚至不能平卧;③刺激性咳嗽,以干咳为主;④张力性气胸病人表现有严重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紫绀、出汗,并有虚脱、休克表现,甚至出现意识不清。
2.体征:若气胸将肺脏压缩了30%以上,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语音震颤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心、肝浊音区消失。左侧少量气胸或并发纵隔气肿者,在心前区可听到与心脏跳动一致的劈啪音。少量气胸或局限性气胸的体征常不明显。
根据脏层胸膜破裂情况及胸腔内压力的变化,又可将气胸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三种类型。
气胸的并发症主要为脓气胸、血气胸、慢性气胸。近年来,胸腔手术的无菌操作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使并发症大为减少。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突发一侧胸痛,伴有呼吸困难并有气胸体征,即可做出初步诊断。X线显示气胸征象是确诊的依据。在无条件或病情危重不允许做X线检查时,可在患侧胸腔积气体征最明确处试穿,抽气减压。若为正压且抽出气体说明有气胸存在。
2.鉴别诊断
(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气胸,由于肺气肿体征影响,两肺叩诊均过度回响,语音及呼吸音减低,往往双肺体征缺乏对比,难以确定气胸部位,应及时做胸部X线检查,发现气胸部位。
(2)肺大泡常误诊为气胸。肺大泡起病慢,气急不如气胸急剧,穿刺测压,压力在大气压上下。X线表现局部透明度增加,其内可见细小条纹影,为肺小叶及血管残迹,穿刺抽气后,肺大泡大小无显着改变。
【治疗】 一旦确诊气胸,应根据气胸的不同类型适当进行排气(如气胸气量小亦可不进行排气),以解除胸腔积气对呼吸、循环所造成的障碍,而后立即转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