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373页(1893字)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导致的一组内分泌性疾病。起病于胎儿及新生儿者,称呆小病;起病于儿童者,称幼年型甲减;起病于成年者为成年型甲减。病情严重时可表现为黏液性水肿。

【病因】

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约占90%以上,系甲状腺本身疾病所致。①炎症;②放疗,如131I治疗;③甲状腺全部或大部切除;④缺碘引起者;⑤含单价阴离子的盐类可抑制甲状腺摄碘,引起甲状腺肿和甲减;⑥遗传因素或基因突变等所致甲减;⑦其他,如甲状腺内广泛转移癌等。

2.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疾病导致TSH不足而发生继发性甲减。

3.促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较少见,有遗传倾向。

【临床表现】 一般取决于发病年龄。成人型甲减主要影响代谢及脏器功能,及时诊治多属可逆。发生于胎儿和婴儿时,可导致身材矮小和智力低下。

1.成年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之比为1∶5~10。

(1)一般表现:怕冷、少汗、乏力、低体温、食欲减退而体重不减或增加。典型黏液性水肿往往呈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眼睑浮肿、皮肤粗糙、毛发稀少、眉毛稀疏(外1/3脱落)。

(2)精神神经系统: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嗜睡,有时多虑而有神经质表现。重者伴昏睡或惊厥。有时伴有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

(3)肌肉和关节:主要表现为肌软弱无力,也可有暂时肌强直、疼痛等,偶见重症肌无力。黏液性水肿者可伴有关节病变,偶有关节腔积液。

(4)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包积液,同时胸、腹腔也有积液。血胆固醇增高。

(5)消化系统:常有厌食、腹胀、便秘。由于胃酸缺乏或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或恶性贫血。

(6)内分泌系统:性欲减退,男性阳痿,女性常有月经过多、经期延迟及不育症。约1/3患者有溢乳。

(7)黏液性水肿昏迷:见于病情严重者。诱因为严重躯体疾病、中断TH替代治疗、寒冷、感染、手术和使用麻醉、镇静药等。临床表现为嗜睡、低体温、呼吸徐缓、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肉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昏迷,休克,心、肾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

2.呆小病:出生时体重较重,不活泼、不主动吸奶,逐渐发展为典型呆小病。患儿体格、智力发育落后,眼距增宽,鼻梁扁塌,唇厚流涎,舌大外伸,前后囟门增大,关闭延迟,行走呈鸭步。

3.幼年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介于成人和呆小症之间。幼儿表现呆小症,较大儿童表现与成年人相似。

【诊断】 除临床表现外,主要依靠检测血TT3、TT4、FT3、FT4、TSH以及TRH兴奋试验等确定诊断。患者血TT3、TT4、FT3、FT4下降。原发性甲减者血TSH升高,下丘脑-垂体甲减者TSH降低。TRH兴奋试验,静注TRH后,血TSH不升高提示为垂体性甲减,升高延迟提示为下丘脑甲减,血TSH值已很高,刺激后升高更明显,提示为原发性甲减。

【治疗】

1.对症治疗:贫血者可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

2.替代治疗:不论何种“甲减”,均需用甲状腺激素替代。常规替代治疗者,几乎仅考虑用L-T4口服。一般初始剂量为25~50μg/d,每2~3个月增加12.5μg/d。长期维持用量为每日1.4~1.6μg/kg标准体重。如无L-T4,可用干甲状腺口服,但制剂中甲状腺激素量不稳定。替代治疗的目标是用最小剂量纠正甲减而不产生明显副作用。长期替代,应注意监测体重、心功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