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成像(CT)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743页(563字)

通常所说的CT是指X线CT,全称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为CT,是在1972年研制成功的。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的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它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代表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气体;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是CT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因此,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小,吸收系数虽接近,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这是CT的突出优点。肝、胆、胰、脾、肾、脑等过去只能靠各种造影间接观察形态变化的脏器第一次展现出直接影像。通过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可观察病变的增强情况,显示血管与病变的关系,对病变的定位诊断、血液灌注及分期诊断极有帮助。一些鉴别困难的疾病,如脑出血与脑梗死,变得十分容易。薄层高分辨率骨或其他算法重建影像可清楚显示骨、中耳、内耳等复杂细微结构,甚至肺小叶结构,对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非间质病变等肺弥漫性改变的诊断极有帮助。现代CT具有多种诊断成像功能,可作骨、血管三维立体成像,支气管三维成像,“电子手术刀”三维模拟手术入路等,为疾病的诊断与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更直观的影像材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