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717页(16912字)
X线检查方法一般分为普通检查(荧光透视,简称透视;X线摄影)、特殊检查(为补充普通检查的不足,需借助某些特殊设备进行的X线摄影方法,包括荧光摄影、常规体层摄影、X线放大摄影、X线高千伏摄影及钼靶X线摄影等),以及X线造影检查。
1.X线透视:凡检查部位在X线管与荧光屏之间,X线通过受检部位,从荧光屏上观察受检部位的影像称为透视。
(1)适应证
①胸部疾病的诊断:由于胸部的组织结构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因此较适合透视检查。
②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透视时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大小、形态、搏动的强弱和节律以及邻近的食管、支气管的关系。另外,吞钡检查是观察左心房增大的重要手段。
③消化道穿孔与肠梗阻的诊断:因腹部脏器之间缺乏天然对比,除诊断上述疾病外很少用于透视。
④骨骼疾病的诊断:四肢骨折及关节脱位的诊断、软组织异物的诊断、骨折及关节脱位的整复、软组织异物的取出也常在透视下进行。
⑤特殊应用:胃肠道钡剂造影、支气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也需在透视下进行;介入放射学的操作也常在透视引导下进行。
(2)禁忌证:普通透视无明显禁忌证。一些密度较大、组织较厚的部位,如头颅、脊柱、骨盆不宜采用透视检查;一些密度差别较小的组织器官,如腹部、脑组织不宜用透视;一些细微结构及一些细小病变不适宜透视检查。
透视图像欠清晰,所得的信息无法保存。
(3)临床意义:透视检查是X线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此方法简单易行,能立即得到检查结果。它可同时观察器官的形态与动态,如胃肠的蠕动、心脏的搏动、膈肌的运动等,还可转动病人,进行多轴位观察,以了解受检部位的解剖关系,如胸腔病灶的定位。新兴起的介入放射学,也常需要在透视引导下进行。
2.X线摄影: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对胶片感光的作用,通过投照,使受检部位在胶片上显影,称X线摄影。
(1)适应证:X线摄影适应于人体各个系统疾病的检查,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
(2)禁忌证:X线摄影无绝对禁忌证,一些差别极小的组织,如消化道与周围脏器,常规X线摄影不能显示,造影下摄影可显示。脑组织、脊髓不宜用常规摄影检查。
(3)临床意义:X线摄影在诊断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应用最广泛的检查方法,其成像清晰,如2mm以上的早期病灶,较透视清晰可靠。并能检查人体较厚部位,如脊柱、头颅、骨盆等。作为客观记录,胶片还可长期保存,以供复查对比或做科研资料。
3.常用摄影位置及意义
(1)胸部
①后前位:是常规摄影位置,常取立位,此位置膈肌下降,两肺野显示清晰。
②侧位:包括右侧位和左侧位,摄片时患侧胸壁靠片。侧位可帮助确定病变在肺或纵隔内的位置,并能从侧面观察病变的形态。
③前弓位:用于显示肺尖部及与锁骨、肋骨重叠的病变。
④前后位:适用于不能站立的患者,取仰卧位。
⑤侧卧水平方向后前位:用于观察胸内液体及气体在变换体位时的表现,并可根据液面长度确定空洞或空腔的范围。
(2)心与大血管:摄心脏片常用的体位有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和左侧位。摄片的优点是资料能够长期保存,有利于手术前后的对比及治疗后的复查。较胸透受射线量少。缺点是不能动态观察。
通常在透视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摄片位置。常用位置有:
①后前位:病人面对胶片,为了有利于心脏大小的测量和随访对比而应采取远距离摄片,即X线管与胶片的距离为2m,为减少呼吸对心脏的影响,摄片时平静吸气后屏气。此外还需常规吞钡和提高投照的千伏值,以利于观察心脏局部的左心房和降主动脉的阴影。
②右前斜位(第一斜位):病人右胸向前,额面与胶片夹角呈45°。摄片时需常规吞钡。
③左前斜位(第二斜位):病人左胸向前,额面与胶片呈60°角。
④左侧位:左侧胸靠胶片,常规吞钡剂。
以上四种位置从不同角度显示心脏、大血管的情况,称为常规位置。为了减轻病人的负担和节约胶片,一般在透视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前多取后前位和左侧位两个位置。
(3)骨关节
①任何部位:包括四肢长骨、关节和脊柱都要用正、侧两个摄影位置。某些部位还要用斜位、切线位和轴位等,如腰椎斜位显示椎弓根,颈椎斜位显示椎间孔,颅骨切线位,可更好地显示局部病变。髌骨、跟骨、鼻骨由于部位特殊,常需照轴位。
②两侧对称的骨关节:病变在一侧而症状与体征较轻,或X线片上一侧有改变,但不明显时,应照对侧,以便对照。
③四肢长骨:摄片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
(4)腹部:腹部平片是急腹症首选的检查方法,常用的位置有仰卧前后位、仰卧水平正位、站立正侧位和倒立正侧位。上腹部病变,如膈下脓肿、肝脓肿等,多用仰卧前后位和仰卧水平侧位或站立正、侧位,以便对脓腔进行三维空间定位。胃肠道穿孔、梗阻、外伤,腹腔和腹内器官感染,则用仰卧前后位和侧卧水平正位或站立正位,便于了解腹内气体及液体的游动情况。先天性直肠肛管闭锁,则用倒立位。
(5)五官:由于其器官的特殊性,单纯的正侧位往往不能使器官显示满意,还需要一些特殊位置,如视神经孔片,可显示视神经孔的大小、形态;乳突双15°侧位,又称劳氏位,可显示全部气房的发育情况及密度改变;乳突25°~30°侧位又称许氏位,与劳氏位大致相仿;颞骨岩部轴位又称梅氏位,可显示鼓室及乳突窦部;副鼻窦瓦氏位(Water),上颌窦显示最佳;副鼻窦柯氏位(Caldwell),额窦显示最好,次为筛窦。
3.荧光摄影:是用普通照相机将荧光屏上所显示的影像拍摄成小型照片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1)适应证:肺结核、肺癌、肺部职业病的普查。
(2)禁忌证:荧光摄影无绝对禁忌证。除肺部以外,其他部位不适应于用荧光摄影。对一些细小结构和微小病变的诊断,不适应于荧光摄影。
(3)临床意义:荧光摄影适用于肺部集体检查,比透视效率高,病人及检查者所接受的射线量较透视少,还可节约X线胶片。荧光摄影设备还可置于汽车上,到农村或工厂做肺部疾病的普查。
4.常规体层摄影:常规体层摄影亦称断层摄影,是利用一种特殊装置,使人体内部脏器和组织按选定的层面清晰地投影在X线片上,同时使与其重叠的其他层面影像模糊的一种摄影方法。
(1)适应证
①肺部、纵隔、头颅、腹部及骨骼等深部位的结构和病变的检查;
②了解病变内部结构有无破坏、空洞或钙化,病变的边缘及确切部位的检查;
③配合造影检查,以观察选定层面的结构与病变。
(2)禁忌证:体层摄影为无创伤检查,无绝对禁忌证。一些细小部位如手指及趾骨等不适用体层摄影检查。
(3)临床意义:由于体层摄影可使人体内部脏器和组织的某一层面清晰地显示在胶片上,体层摄影可用于肺部、头颅、腹部及骨骼等部位某一层面的检查,弥补了普通摄影所形成前后重叠而显影不清晰的缺点,特别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5.X线放大摄影:是根据X线焦点、受检部位和胶片三者间的几何关系,获得放大影像的一种摄影方法。
(1)适应证
①肺内早期结节性病变的诊断;
②骨结构细微变化,特别是骨小梁的改变;
③耳部细小病变的早期诊断。
(2)禁忌证:对一些需要观察其真实形态的器官不适用放大摄影,如心脏摄影。
(3)临床意义:X线放大摄影是在X线诊断工作中,为研究某些病变的细节而采用的方法,对一些组织的细微结构和一些早期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6.高千伏摄影:高千伏摄影系采用120kV以上的电压进行的摄片,一般为120~200kV。
(1)适应证:主要用于尘肺、慢性支气管炎、肺内肿块及纵隔肿瘤的诊断等;其次喉部可用高千伏摄影。消化道钡剂造影的点片目前不少也采用高千伏摄影。
(2)禁忌证:高千伏摄影无绝对禁忌证,对一些密度差别较小的组织结构不适合用高千伏摄影。
(3)临床意义:高千伏摄影对于胸部摄影有重要意义,用高千伏摄取的胸片,肋骨阴影变淡,可将骨骼、纵隔以及大量胸腔积液遮盖的肺内病灶显示出来,还可以显示体层摄片不能清晰显示的小病灶。喉部的高千伏摄片对喉部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意义。另外,高千伏摄影可缩短曝光时间,减少X线对病人皮肤的照射量。
7.钼靶X线摄影:用钼靶X线机进行软组织的摄影称为钼靶X线摄影。
(1)适应证
①乳腺疾病;
②甲状腺肿瘤;
③肩周炎;
④软组织血管瘤;
⑤软组织非金属异物的定位。
(2)禁忌证:钼靶X线摄影只适用于软组织检查,其他部位不适合用此法检查。
(3)临床意义:由于各种软组织在钼靶X线摄影胶片上形成对比良好的影像,有利于观察软组织的形态变化,能显示肿瘤内的改变,还可鉴别良、恶性病变。同时钼靶产生的软X线还可减少患者的吸收剂量。
8.X线造影
(1)胃肠道造影:胃肠道造影检查主要包括钡餐造影及钡灌肠等。
①食管造影
a.病人造影前准备:一般无需禁食。如疑为食管下端病变,也需禁食。
b.造影剂:为硫酸钡混悬液。
c.造影步骤:常规胸部透视;服钡于正位,左、右前斜位分别观察食管充盈像、黏膜像等。
d.适应证:食管先天性疾病;食管异物;食管静脉曲张;吞咽困难、不适感;明确肿瘤的性质、部位及范围;了解食管与纵隔及血管疾病的关系;食管破裂、穿孔禁用硫酸钡,可改用碘制剂。
e.禁忌证:食管大出血时、腐蚀性食管炎急性期。
f.临床意义:食管钡剂造影操作简单,无痛苦,可观察食管的形态、位置、功能等,可对多种食管疾病作出明确诊断,是食管检查中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②胃、十二指肠造影
a.病人造影前准备:造影前12小时禁饮食;3天前停服不透X线的药物,如铋剂和钙剂等;幽门梗阻者应先抽净胃内液体。
b.造影剂:不同浓度的硫酸钡混悬液。
c.造影步骤:造影前常规胸腹部透视;分常规法和气钡双重造影法,常用立位及卧位,观察不同体位、不同位置胃的黏膜像、充盈像及双对比像,并适时摄片记录。
d.适应证:先天性胃肠道异常者;上腹部包块及上腹部异常症状者;胃肠道手术后,观察胃肠术后情况。
e.禁忌证:胃肠道穿孔、肠梗阻者;7~10日内消化道出血者。病人身体极差,不能耐受者。
f.临床意义:胃、十二指肠造影检查可观察胃肠道的形态、位置、功能等,可对胃、十二指肠的多种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炎症、溃疡、肿瘤等作出诊断,还可了解胃排空情况,为临床提供较有意义的诊断资料。
③小肠造影
a.病人造影前准备:造影前12小时禁饮食,3天前停服不透X线的药物,造影前一天晚服缓泻剂。
b.造影剂:硫酸钡混悬液,根据需要配制成不同浓度。
c.造影步骤:分常规法和插管法。常规法是在检查胃、十二指肠后,继续观察小肠充盈及排空情况。插管法是经口将特制导管插入十二指肠,通过导管向小肠内注入稀钡剂观察小肠的情况。
d.适应证:胃肠道不明原因的出血,小肠炎症,小肠肿瘤,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
e.禁忌证:胃肠道穿孔,胃肠道急性出血,身体极差不能耐受者。
f.临床意义:小肠肠管扭曲细长,内窥镜的应用受到限制,钡剂造影目前仍为小肠惟一有效的检查方法,可对小肠肿瘤、炎症及其他一些疾病作出诊断。
④结肠造影
a.病人造影前准备:在检查前一天晚进少渣饮食;前一天晚8时用开水冲服番泻叶10g(约500ml);造影前6小时禁食;造影前3小时用1500ml生理盐水或1%肥皂水做清洁洗肠,并尽量排出灌入的水分,2小时后开始造影。
b.造影剂:为不同浓度的硫酸钡混悬液。
c.造影步骤:常规腹部透视;通常分常规法和气钡双重造影法。通过肛门插管,经肛管注入适当钡剂和气体,通过不同体位,观察结肠的充盈像、黏膜像及双对比像,并适时摄片记录。
d.适应证:结肠先天性异常,结肠肿瘤、息肉、慢性炎症等,肠梗阻及肠套叠的诊断及整复。
e.禁忌证:结肠穿孔,结肠急性炎症期,肛裂严重难以插管者。
f.临床意义:结肠造影可观察结肠的位置、形态及功能,不仅对多种结肠疾病如肿瘤、炎症、息肉等作出诊断,还可对肠套叠作出诊断和治疗。
(2)支气管造影
①病人造影前准备
a.向病人说明造影目的及注意事项,争取病人合作。
b.造影前1天做碘和麻醉药过敏试验。
c.造影前5~6小时禁饮食。
d.对痰量较多的病人应在造影前做体位引流或提前3天给祛痰药。
e.造影前半小时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以减少支气管分泌。
②造影剂
a.40%碘化油较常用,双侧用量常为20ml。
b.碘过敏者可使用50%~60%硫酸钡胶浆。
c.近年来多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③造影步骤
a.插管:将导管经鼻插入气管,透视下将导管端置于气管隆突上方1~2cm处,并将导管固定。
b.麻醉:经导管注入麻醉剂以麻醉各叶支气管。
c.注入造影剂:透视下控制体位注入造影剂,使其充盈5~6级支气管。
d.术后处理:拔出导管,做体位引流,以排出造影剂。
④适应证
a.原因不明的咯血或临床拟诊为支气管扩张而平片无阳性发现或只有轻微改变,需明确病变范围以行手术治疗者。
b.支气管先天异常者。
c.平片拟诊为肺癌,虽经体层摄影仍不能确诊者。
d.慢性肺化脓症及慢性肺结核,需明确有无合并支气管扩张者;了解肺不张原因。
⑤禁忌证
a.全身情况衰竭,年龄过大,心、肺、肝功能不良者。
b.肺或支气管急性感染及浸润型肺结核进展期,支气管哮喘者。
c.近期大咯血者。
d.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碘过敏者,不宜用碘剂造影,可改用硫酸钡胶浆。
⑥临床意义:支气管造影检查对支气管病变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可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可用于支气管扩张、早期肺癌、支气管先天异常等疾病的诊断。
(3)心血管造影
①病人造影前准备
a.向病人作好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合作。
b.术前一天做碘和麻醉药过敏试验。
c.造影前6小时禁饮食。
d.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e.术前常规给予镇静剂。
②造影剂:用于心血管造影的造影剂必须浓度高、毒性小、粘稠度低。目前常用的造影剂为60%或76%泛影葡胺。用量按体重计算,每kg体重为1ml,超过50kg仍以50kg计算。高危患者可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③造影步骤:根据造影目的、造影剂的注入方式和部位不同,选用造影方法。
a.左心造影:导管自周围动脉插入,导管尖端送到左侧心腔选定的部位注入造影剂,显示左心室和主动脉。
b.右心造影:先行右心插管,再经右心导管注入造影剂,显示右侧心腔和肺血管。
c.主动脉造影:导管经周围动脉插入,导管尖端放于主动脉瓣上3~5cm处,能使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显影。
d.冠状动脉造影:用特制塑型导管,从周围动脉插入主动脉使其进入冠状动脉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④适应证
a.右心造影适用于右心及肺血管的异常及伴有紫绀的先天性心脏病。
b.左心造影适用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口狭窄、心室间隔缺损、永存房室共道及左心室病变。
c.主动脉造影适用于主动脉本身病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隔缺损、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等。
d.冠状动脉造影适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检查、冠状动脉搭桥术或血管成形术前的检查。
⑤禁忌证
a.全身情况极度衰竭。
b.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c.造影剂过敏试验阳性或过敏体质。
d.心力衰竭。
e.严重冠状动脉病变。
f.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心肌炎。
⑥临床意义:心血管造影用于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内部解剖结构、功能状况及血液循环的改变,为诊断多种心脏大血管病变和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医学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
(4)胆囊、胆道造影
①口服胆囊造影
a.病人造影前准备:造影前一天中午食高脂餐(3个油炸鸡蛋),使胆囊内陈旧胆汁排出;前一天晚餐为低渣素食;肠道清洁,不服泻药,用清洁灌肠法;停服影响胆系功能的药物。
b.造影剂:碘番酸。
c.造影步骤:造影前一天下午6点开始服碘番酸,每5分钟服1片(0.5g),共服3g,其后停止进食;服造影剂后12~14小时摄第一张片;如胆囊显影良好,服高脂餐(3个油炸鸡蛋),餐后30分钟、60分钟各摄片1张,观察胆囊收缩情况。
d.适应证: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肿瘤及胆囊畸形等。
e.禁忌证:影响造影剂吸收的各种胃肠道疾患、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甲亢等。
f.临床意义:口服胆囊造影可显示胆囊的形态和功能,可对多种胆囊疾病作出诊断。由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此检查方法目前已较少应用。
②静脉胆系造影
a.病人造影前准备:造影前一天做碘过敏试验;造影前一天中午服高脂餐(3个油炸鸡蛋),如胆囊已切除可进普通饮食;造影前一天晚上服泻剂,以清洁肠道;检查当日须禁食。
b.造影剂:50%胆影葡胺20ml。
c.造影方法:成人用50%胆影葡胺20ml于10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注射完后分别于30分钟(胆管显影)、60分钟(胆囊显影)各摄片1张。显影满意,服高脂餐后30分钟、60分钟再各摄1片,观察胆囊收缩情况。
d.适应证:胆管病变,如胆管结石、肿瘤、寄生虫病、畸形、手术后改变;胆囊病变,不适于口服胆囊造影或口服胆囊造影不显影者;寻找黄疸原因;胆囊切除后综合征患者。
e.禁忌证:碘过敏者,心、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甲状腺机能亢进者,严重的梗阻性黄疸者。
f.临床意义:静脉胆系造影可使胆管及胆囊显影,对胆管及胆囊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此检查目前已较少应用。
③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a.病人造影前准备:术前检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术前做碘过敏试验;术前4小时禁食;术前半小时肌注杜冷丁50mg;术前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合作。
b.造影剂:50%泛影葡胺10~50ml。
c.造影方法:多采用在透视、B超、CT导向下,经右腋中线肋窦下7~10肋间进针穿刺,穿刺成功后尽量多抽出胆汁,然后注入造影剂,在肝内胆管全部充盈后,适时摄片。
d.适应证:梗阻性黄疸者,了解胆管梗阻原因、部位及范围;可用于手术前胆系减压或胆系介入放射学中的先行步骤。
e.禁忌证:碘过敏,严重凝血机制障碍,急性胆囊炎等。
f.临床意义: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主要用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可使胆管显影清晰,并能判断梗阻的原因、部位及范围。此外,还可用做手术前胆系减压和胆系介入放射学中的先行步骤。
④逆行胰胆管造影
a.病人造影前准备:造影前做碘过敏试验,病人禁食6小时以上;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合作;术前30分钟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杜冷丁50mg,还可加用安定10mg,654-220mg;咽部需麻醉,喷2%~4%利多卡因3次,以利插管。
b.造影剂:以非离子型造影剂阿米培克最好,泛影葡胺亦可,一般正常胰管需2~5ml。如同时做胆管造影,造影剂浓度稀释为30%,用量为10~15ml。
c.造影方法:病人取左侧卧位,经口将纤维内窥镜送入胃内并进入十二指肠找到乳头,将特制导管插入乳头开口,深度1cm;插管成功后,注入造影剂并观察造影剂充盈胰管的情况,当胰胆管充盈满意后,拔出内窥镜和导管,并摄不同体位的照片。
d.适应证: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胆石症、胆道蛔虫、胆道肿瘤、肝管炎、胰腺炎、胰腺肿瘤的诊断,胆管狭窄、奥狄氏括约肌狭窄症、胆管肠道吻合术后,在介入放射学中应用。
e.禁忌证:年老体弱和心功能不全者,冠心病、严重高血压患者,食管狭窄、食管静脉曲张、贲门痉挛及幽门梗阻者,急性肝管炎、急性胰腺炎者。
f.临床意义:逆行胰胆管造影目前主要是作为超声或CT的补充手段使用,主要用于确定梗阻性黄疸原因的诊断。
⑤泌尿系造影
a.静脉尿路造影
病人造影前准备:检查前2~3日内禁服能吸收X线的药物,如铋剂、碘剂和钡剂等;检查前一日不吃产气和多渣食物;检查前1日晚可服轻泻剂,如番泻叶、蓖麻油,亦可在检查前1~2小时清洁灌肠以清洁肠道;检查当日早晨禁食、禁水;检查前排空小便或导尿;检查前1天做碘过敏试验。
造影剂:常用离子型造影剂为60%~70%泛影葡胺,成人每次为20~40ml,儿童按0.5~1.0ml/kg体重计算。目前,非离子型造影剂是最理想的造影剂,如优维显、欧乃派克等。
检查方法:常规静脉尿路造影,可观察全尿路,了解肾功能;静脉滴注造影,此法适用于小儿、肥胖患者、腹部巨大肿块患者及常规造影法显影不满意者。
适应证:不明原因的血尿、脓尿;明确尿路结石的部位和了解有无阴性结石;肾、输尿管、膀胱本身疾病,如结核、肿瘤、先天性畸形、肾及输尿管积水等;间接了解腹膜后肿块。
禁忌证:碘过敏者,严重肾功能减退、血尿和肾绞痛发作者,严重心血管疾患和肝功能极差者,急性泌尿系感染。
临床意义:静脉尿路造影是诊断泌尿系疾病的重要方法,对泌尿系先天性发育畸形、结核、结石及肿瘤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与性质,还可显示肾脏的功能情况。
b.逆行肾盂造影
病人造影前准备:同静脉尿路造影,但不需做碘过敏试验。
造影剂:常用12.5%碘化钠溶液,亦可用10%~20%泛影葡胺。每侧每次5~10ml。
造影步骤:经尿道置入膀胱镜后放入尿管至输尿管,注入造影剂并适时摄片。
适应证:静脉尿路造影不满意或不显影者,明确尿路结石的部位,特别是阴性结石,心、肝、肾功能甚差或对碘过敏者。
禁忌证:尿路狭窄者,急性泌尿系感染或严重血尿者,严重心血管疾病者。
临床意义:逆行肾盂造影可使肾盂、肾盏充盈显影满意,不受肾功能限制。此法主要用于静脉尿路造影不满意或不显影者以及碘过敏者。可以明确尿路结石的部位,特别是阴性结石。
(6)子宫输卵管造影
①病人造影前准备
a.造影应选择在经后第5~10天内进行。
b.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合作。
c.造影前1天做碘过敏试验。
d.造影前1天晚上服轻泻剂,如蕃泻叶10~15g用5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必要时可清洁灌肠。
e.对于神经紧张者,可与术前给予镇静剂(安定2.5~5mg)。
②造影剂
a.40%碘化油10ml。
b.60%泛影葡胺10ml。
③造影步骤
a.将造影导管插入子宫颈内,并以锥形橡皮塞顶紧。
b.透视下缓慢注入造影剂。充盈满意后,摄第一张片。如用碘水溶剂,10~20分钟摄第2张片;如用碘油,则在24小时后摄第二张片。
④适应证
a.不孕症。
b.生殖道畸形。
c.疑有输卵管慢性炎症、积水及结核性病变。
d.疑有子宫肿瘤、异物和卵巢肿瘤及盆腔其他肿瘤。
e.观察输卵管结扎术后情况,考虑进行再通术。
⑤禁忌证
a.对碘过敏者。
b.严重心、肺或全身性疾患,发烧体温在37.5℃以上者。
c.各种急性、亚急性内生殖器炎症及盆腔炎症。
d.月经期或经后4天以内。
e.刮宫术后30天以内或内生殖器出血期间。
f.妊娠期不宜造影。
⑥临床意义:子宫输卵管造影是用一定的器械将造影剂从子宫口注入子宫输卵管的方法。因输卵管较细,CT、B超不易显示清晰,目前仍多用造影法。特别在子宫输卵管内膜结核、输卵管积水、子宫输卵管非特异性炎症等疾病的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7)脊髓造影
①病人造影前准备
a.造影前禁食。
b.造影前一小时服镇静剂。
c.术前做碘过敏试验。
②造影剂:目前常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如伊索显(Isovist)又名碘曲仑(Iotrolan),欧乃派克(Omnipague)又名碘苯六醇(Iohexol)等。伊索显用量10~15ml,欧乃派克用量5~10ml。
③造影步骤
a.局部消毒后行腰椎穿刺。
b.穿刺成功后以均匀压力缓缓连续注入造影剂。
c.根据检查要求,透视下观察造影剂流动情况。造影剂受阻或疑有病变应立即摄片。
④适应证
a.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b.脊蛛网膜粘连。
c.椎间盘突出等。
⑤禁忌证
a.椎管内出血。
b.穿刺部位炎症。
c.碘过敏者。
⑥临床意义:脊髓造影是经腰椎穿刺或小脑延髓池穿刺将造影剂注入脊蛛网膜下腔中,通过观察造影剂的形态和流动情况,以诊断椎管内疾病。对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脊蛛网膜粘连、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诊断较有价值。尤其是在目前医院尚无CT和MRI设备的情况下,脊髓造影仍不失为既经济又简便的诊断手段。
(8)瘘道造影
①病人术前准备
a.术前做碘过敏试验。
b.常规摄患部平片。
c.若为腹部瘘道造影前要清洁肠道。
②造影剂:40%碘化油、60%泛影葡胺、12.5%碘化钠。用量根据瘘道大小而定。
③造影方法
a.常规瘘口及周围消毒。
b.经瘘口插入造影导管并固定。
c.透视监视下缓慢注入造影剂,至造影剂略有溢出为止。
d.适时摄片。
④适应证
a.先天性瘘道。
b.感染性瘘道。
c.创伤或手术后并发的瘘道。
⑤禁忌证
a.造影剂过敏者。
b.瘘道有急性炎症者。
⑥临床意义:瘘道造影可以清楚显示瘘道的轮廓、范围及分布,为临床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资料。
9.心导管检查:可测定心脏大血管各部的压力,测定氧含量(采血液标本测定),观察心脏大血管有无畸形和异常通道等。
1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时,血管与骨骼及软组织重叠,影像不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则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的减影技术,这是新一代血管造影成像技术。
11.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X线检查方法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普通检查,如透视和摄影;另一类是造影检查。当今X线检查的工具日新月异,检查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其优缺点,有的价格较昂贵,有的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选择检查工具和方法时应全面考虑,合理选用。选择方法时,应由简单到复杂。选择的原则以临床要求的检查目的和部位为依据,常用的透视和摄片是比较简单的X线检查方法,如果用这些方法可以达到诊断要求就不应进行其他更复杂的检查,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选择透视和摄片时,首先应考虑被检部位是适合透视还是摄片,当透视不能达到目的时则必须摄片,如脊柱、骨盆等。反之,若了解某些器官的功能状态时则须先透视,如观察心脏搏动,膈肌运动等。凡需要了解器官的功能和形态两种表现,才能做出正确诊断时,则透视与摄片应配合使用,如胃肠道检查。严格掌握特殊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防止毫无目的地滥用造影检查。如心血管造影,可研究心脏和大血管的内部情况,特别是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各种畸形的判断等有重要作用,但其操作复杂,费用较大,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应注意掌握适应证。选择检查方法时,医生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尽量做到既能确定诊断又能减少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