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机制引进企业使承包制显出明显经济效益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398页(977字)

——厂内银行经验受到国务院领导重视

1985年11月出版的《金融时报》报道说,国务院领导同志11月9日看到吉林省有关推广厂内银行经验的一份材料后,给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批示说:“厂内银行早有所闻,但不甚了解,从这份材料中看出,如能真正搞好,将极大地推动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经济核算和企业的科学管理,将使承包制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能否将建立这一机制操作系统为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主要环节,能否全国选上一批企业(基础工作较好的)作为示范厂,全国除吉林外,还有哪些地方搞得好的,可否把经验集中一下,在报纸上加以宣传和介绍。”

厂内银行是吉林省1982年在企业整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事物,是为了适应落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而产生的。因为效果明显,很快就在全省推广。目前,建立厂内银行的已占预算内企业的70%。1985年1至10月,全省国营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5.2%,实现利税增长26%。

报道说,吉林省的厂内银行和厂内财务机构是一套人两块牌子,一般由主管厂长兼行长,财务科长是副行长。每个车间科室设一个脱产核算员,每个班组有兼职核算员。所有车间、科室、仓库等单位都在厂内银行立有户头、帐号,并将根据指标和定额核定的流动资金存入厂内银行,由厂内银行发给厂内支票和厂币。厂内银行通过结算进行监督、控制。车间领料、科室领办公用品必须根据定额用厂内支票或厂币去买。如果把自己在厂内银行帐户户中存的资金花光了,就得到厂内银行贷款,就要扣减奖金,奖金不够就扣减工资。如果节约了原材料,增产了产品,提高了质量,下道工序就是多给厂内支票或厂币,帐户存款就会增多,就可多得奖金。这样,就把厂内全部经济活动由过去的“供领”关系,变成用厂内货币形式的“买卖”关系,并使成本、产量、质量和奖金、工资挂钩。逐步形成了人人算帐、人人管理、人人关心生产的风气,浪费积压、不讲质量、不计成本、争要奖金的现象大为减少。

吉林省的实践表明,建立厂内银行,把银行的监督、控制、信贷、结算机制引进企业承包责任制的经营管理中,是优化企业经济核算和企业管理的有效办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