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党的基层组织会议知识手册(第三版)》第4页(2219字)

1.会议的统筹计划安排

(1)会议的计划安排。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分析拟召开的会议与议题的必要性、合法性与可行性;二是从党的中心工作出发,突出重点,兼顾其他;三是分清轻重缓急,确定先后次序。

(2)会议的时间安排。会议时间安排的要求:一是不要什么会议都由领导出席讲话或由专家陪会。二是注意人体生理时钟和生理心理特点。专家测定,上午9—11时,下午4—6时,是多数人一天生理性活动的高峰期,人们参加会议的最佳精神状态时间是会议进行的第一个小时。会议活动应尽量安排在高峰期,开会时间尽量控制在1—2个小时以内。

(3)会议的人员安排。尽可能地减少会议人员。小型党务会议更应精干高效。

2.会议议题相关材料的准备

(1)会议相关材料的准备。会议材料包括:会议议题背景情况与有关部门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会议将要讨论通过的文件初稿,有关部门或单位的专题汇报,等等。

(2)会前的必要思想酝酿准备。通知到会人员会前阅读文件、材料,做好发言准备。对会议讨论可能出现的分歧,会议主持人做必要的疏通工作。

(3)会议不应作冗长的报告。会议是进行讨论的地方,相关的问题,不要都作报告,发材料即可。

3.会议通知与事务准备

(1)会议事务准备,包括会议室、记录员及食宿、交通等。

(2)会议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发会议安排的通知。通知内容主要包括:会议类别与内容;会议层次与责任单位;会议规模与到会人员;会议时间;会议材料准备的内容、要求和责任单位;会议讨论问题;会议事务工作内容与分工。

(3)基层党组织应对党务会议做出统筹安排。年度的重大会议安排应与年度工作总体计划一起做出。

4.会议开法

每次会议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这就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开会方式。

(1)政策性的研究会,人员选择要多样化,会议气氛要热烈、自由,时间要充分,主持人要发扬民主。

(2)部署执行性的工作安排会,必须议而有决、决而可行,明确执行人、时间、地点、步骤、措施、人财物保证等。

(3)协调性会议,可以漫谈为主、自我批评为主、负责人说明为主。

5.议题讨论

会议的议题讨论,是衡量会议水平成效的标准。讨论发言可分为口头和书面发言、重点发言与即席发言、讲台发言与座谈发言。议题讨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讨论发言不能偏离会议主题,偏离主题的发言会影响会议进程。

(2)讨论、座谈、调查会、征求意见会,不宜指定重点发言人;主持人要用平等身份和态度发言。

(3)在会议中,意见基本一致时,可及时终止辩论;没有必要完全一致或一时无法一致时,也应及时结束辩论。

(4)在会议出现冷场时,主持者可采取以下方法:向与会者提问引起思考,以活跃气氛;用生动事例引起兴趣,推动发言;向平时愿意表态、发言者提问,引起讨论。在引导发言的过程中,会议主持者要有民主意识,谦虚谨慎。

6.会议总结

(1)会议总结的形式。会议总结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前者多用于小型会议和会期在1天以下的会议;后者多用于大型会议或会期在2天以上的会议。也可先口头总结,会后再形成文字下发。

(2)会议总结内容。一般会议总结应包括下列内容:概述会议的基本情况;对会议的基本评价;会议的主要成果、经验和不足;今后的打算、措施与建议。

7.会议形成意见的完善处理

(1)整理记录,印发简报。

(2)印发会议纪要或会议决定。

8.催办

催办就是把会议要求、决定了的事项督促有关部门迅速办理。催办工作的一般程序是:接受任务→进行登记→确定主办单位→提出办理要求→发催办通知→定期了解办理情况→掌握办理结果→搞好信息反馈→结案归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