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质量工作者手册

双因素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山大学出版社《质量工作者手册》第73页(386字)

它是在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50年代末在一些工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职工最不满意的因素大体上都属于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没有得到满足,这类因素往往对一个人的情绪影响最大,这些因素满足了以后就没有不满意,不影响积极性,但不能提高积极性。这种因素叫保健因素,如吃药一样,只能起到保健作用,不能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另外在调查中还证明,使职工最满意的因素是与高层次需要有关,如尊重需要、自我实现(成就)的需要。跟职工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这种因素对职工积极性起到提高的作用,这种因素叫激励因素。赫茨伯格认为,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应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起到保持积极性作用的叫保健因素;另一种是起到提高积极性的作用,叫激励因素,因此认为只有靠激励因素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上一篇:Y理论 下一篇:质量工作者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