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的质量信息系统建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山大学出版社《质量工作者手册》第281页(946字)
电子计算机的质量信息系统建立,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条件:一是生产条件稳定,有正常的原材料供应、工艺完备、设备可靠,人员素质较高。二是管理基础好,有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定额和标准、统一的工作程序和制度。三是物质基础坚实,有中央处理、存贮器、输入输出设备等适用的硬件设备,以及程序语言、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服务程序和各种数据库等软件。四是电子计算机工作人员专业化,能胜任系统设计、程序设计、设备维修、日常操作等工作。
(2)工作程序:一是确定目标,根据质量信息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范围、功能、投资等,编写系统开发建议书。二是可行性调查,主要内容是开发的必要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能性,以及预期效果、资源条件、设备配置方案等,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可行性调查报告。三是系统分析,编写包括有关业务流程及质量信息流程分析、信息源及信息量、信息可靠性、人员水平及对电子计算机熟悉程度等内容的业务流程图、功能调查表及信息调查表。四是系统设计,主要是系统结构及子系统功能划分、电算化方案、输入和输出格式的设计,以及文件设计、代码设计、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程序说明书等的设计与编制。五是程序设计,主要有逻辑分析编制程序框图、程序编写、程序调试、功能调试、系统调试等,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六是系统实施,主要是制订实施计划、组织数据,建立文件、培训人员、解决实施中的问题,以及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软件。七是系统评价,在实施一段时间后,进行功能、效果、经济等评价,找出存在问题及补救方法,作出结论。
(3)注意事项:一是管理人员与电子计算机操作人员互相配合,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保证系统开发顺利进行。二是讲求实效,由于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整个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坚持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避免产生负效应。三是重视开发策略,一般是先易后难、先小后大,逐步发展和完善。四是领导支持,解决好人力、物力上的问题,协调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各方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