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质量管理概况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山大学出版社《质量工作者手册》第520页(3434字)
美国历史很短,又是移民组成的国家,在质量管理方面受传统的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质量管理的独特环境,使质量管理比欧洲更为先进。本世纪以来,美国先后引进和开创了检验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统计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质量工程、全面质量控制、可靠性工程、质量成本、服务工业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程序、全公司范围的质量系统,以及参与质量管理,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概念、方法及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都是伴随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美国质量管理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检验职能从生产工人中分离出来(1900-1920年)。此期间,科学技术从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美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福特汽车公司创造了流水线的批量生产方式,使非专业性的工人按部件顺序也能装配。由于技术要求高,而工人技术低,责任心不强,致使废品率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产量与质量的矛盾,主管偏重于生产进度,放过了很多不合格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第一次把检验人员从生产工人中分离出来,称为主管检验员,由他们监督生产工人的产品质量。这样,检验质量在美国出现了。
(2)成立检验部门(1920-1940年)。此期间出现了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以及液体火箭的设计等,这些新兴的科学技术推动了质量管理的发展。美国贝尔电话公司为了用盘式转换系统代替手工换线,使全纽约都有效地发挥电话作用,针对设备的残次品率高、检验人员多于安装工人的问题,由统计专家休哈特博士和爱德华博士等人组建了检验工程部,重点研究如何组织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爱德华提出,质量控制就是要使任何方法、统计程序都必须为保证质量服务。休哈特在1924年最先提出用统计分析检验批生产的产品质量,后来被称为休哈特控制图。这两位专家的创见和作法,对美国和世界的质量管理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为质量控制和统计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3)抽样检验的发展(1940-1950年)。此期间是战争年代,原子弹、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以及半导体的发现,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贝尔实验室的道奇和罗明博士在1941年至1944年间提出了抽样检查的统计方法,为后来的抽样计划检验打下了基础。战争期间,对军品质量有严格的要求,有时不仅做抽样检查,还要全数检查。尽管如此,仍然不能完全保证质量。于是,很多公司又引入英国的质量保证体系,即对供应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实行供应商资格认证制度。为了确保军用品的高质量,还创造和运用了环境试验、故障分析等方法来预防质量问题。
(4)全面质量概念的提出(1950-1960年)。此期间科学技术开创了宇宙空间的新纪元,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尤其是复合式的社会综合生产对质量管理不再限于鉴定和改正,而且要进行积极的预防。1951年,美国质量专家费根堡姆博士在《全面质量控制》一书中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的概念,使质量控制的范畴从设计到销售贯穿到整个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费根堡姆还提出了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等概念,至今仍有积极的意义。宇航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质量保证不仅提出了很多课题,也出现了可靠性试验、强度试验、设计评审、可靠性预测、故障模型效应分析、价值工程等新方法。同时,对服务行业的质量管理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5)一次成功,零的缺陷运动(1960-1970年)。此期间,人造心脏开始使用,人体心脏移植成功,特别是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标志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满足航天技术发展的需要,美国质量专家柯劳斯毕提出了“一次成功,零的缺陷”这一新的质量概念,很快被国防工业所接受,至今人们仍把这一概念作为质量管理应该追求的目标而努力。此外,在质量成本方面又提出了寿命周期质量成本,很多公司注意关系到顾客利益的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在非破坏性试验技术和手段方面运用超声波、全息摄影、声发射和X光等无损探伤技术,使质量管理概念和保证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6)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1970-1980年)。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出现恶性事故,迫使人们对质量全过程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电子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到管理之中,特别是软件质量管理对高技术产品从设计到销售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数据和改进,为全面质量管理创造有利条件。顾客的购买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从首先考虑价格转向主要考虑产品质量,这也使企业进一步重视质量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小组应运而生,参与管理和改进工作环境的质量管理。美国还从日本引进很多经验和方法。至此,人们对于质量管理是全公司过程的控制,同时又对每个人都必须参与的活动形成了共识。
(7)质量竞争公开和紧迫(1980-1990年)。日本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产品和品种,以质量为核心进行经营,促进了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造成的冲击,使美国重视质量竞争的公开性和紧迫性,开始进一步转变观念和改进质量管理。戴明博士提出高层经理应制定长期质量战略的14点要求;朱兰博士提出质量改进三部曲;柯劳斯毕提出零的缺陷、预防为主。这三位质量专家的观点、方法被美国公司广泛采用,对世界其他国家质量管理也产生很大影响。
(8)质量管理以高层领导为主(1990年至今)。目前,美国对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主导认识,是必须从政府高层领导到企业高层领导都重视质量。政府参与和支持质量月、国家质量奖等活动;企业高层领导参加各种培训,以掌握质量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美国质量管理的发展对世界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质量管理技术和技巧方面产生了很多理论和学派,居世界领先地位,主要特点是:
第一,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普遍采用费根堡姆博士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戴明的14点质量管理要素、柯劳斯毕高层经理质量概念、朱兰的质量突破理论、哈灵顿的质量改进和追求卓越理论等。在方法上,主要应用休哈特的控制图、统计质量管理方法,并引进日本质量专家石川馨的因果图、田口的三次设计方法及其他科学方法。
第二,在质量管理中坚持有新的追求,当前美国和西方质量界流行着这一提法:“迎接无缺陷挑战,向世界质量标准进军,使产品质量无缺陷并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
第三,确立质量战略目标,克服短期行为,一些公司为了进入世界质量先进行列,提出力争完美目标而达不到,比力争并达到的非完美目标要好,注意克服只顾眼前利益的倾向,不断追求质量信誉,而使产品更有竞争力。
第四,高层领导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日趋突出,在所有重视质量的公司中,都由总经理或总裁抓质量战略和目标的落实,实行全面的宏观和微观质量管理相结合。
第五,强调参与质量管理,美国在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两个影响重大的理论,一个是费根堡姆博士的全面质量管理,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和运用,另一个是参与质量管理。近年来,美国根据不如日本发动群众共同参与质量管理的问题,在国内掀起一股参与质量管理热,用参与管理来取代美国人热衷表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取向。
第六,质量管理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都设立强大的质量管理机构,通常隶属于总经理或生产经理,配备水平很高的质量专家和工程师,有比较完备的测试手段和设备。
第七,开展社会性质量监督,美国最早制定了世界最全面的质量责任法规,用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在产品质量保证方面,实行广泛的质量认证制度;在质量管理咨询方面,除质量管理协会外,还有许多专门的质量管理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