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正骨手册》第336页(3885字)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急性炎症。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35%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胫骨为最多,股骨、肱骨、桡骨、尺骨、跖骨、指(趾)骨次之,脊柱亦偶有发生。典型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多为突然发病,除局部红肿热痛外,多伴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血沉增快。本病若延误诊断、治疗不当,不少患者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由此而引起的病理性骨折、长期不愈的窦道、关节强直、肢体畸形等并不少见,完全恢复功能与健康者有时不足50%。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关键。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因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急性骨组织的感染。其致病菌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80%以上;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如肺炎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细菌,甚至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等有时也可成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致病菌。骨髓炎感染途径有四:
(1)血源性感染 细菌从体内其他感染灶经血行到达骨组织,在身体抵抗力差的情况下发生骨髓炎。不少病人无明显感染灶,即发生脓毒败血症。应该注意,这是一种全身性严重感染,化脓性骨髓炎不过是一种表现,如脓胸、肺脓肿、髂窝脓肿等均可能发生化脓性骨髓炎,应注意全面检查及全身感染的治疗,防止漏诊。
(2)创伤性感染 细菌从开放性伤口侵入骨组织而引起化脓性骨髓炎。
(3)蔓延性感染 由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到骨组织,如指端感染引起的指骨骨髓炎。
(4)医源性感染 由于医疗操作,如内固定手术、置入假体手术及其他骨关节手术造成骨及骨附属组织感染。其中由于置入物手术所致的骨髓炎,因巨大异物的存在,异物区为血循环的缺失区,细菌可在此处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很难被消灭,而且往往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使患者后遗肢体功能残疾。
2.病理 病理特点是骨质破坏、坏死和骨膜反应同时存在。早期以破坏、坏死为主,后期增生明显。骨内感染形成后,因周围为骨质,引流不畅,多有严重的毒血症表现。以后随着脓肿的扩大,感染沿局部阻力较小的方向四周蔓延。
(1)脓肿蔓延途径
①脓肿向长骨蔓延。因骨骺板抵抗感染的能力较强,脓液不易穿破骺板进入关节腔,多向髓腔扩散,致使骨髓腔受累。
②脓液突破干骺端的坚质骨,穿入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压力进一步增高时,突破骨膜流入软组织。也可沿中央管侵入骨髓腔。
③穿入关节,引起化脓性关节炎。
(2)急性骨髓炎的转归
①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炎症消退,病变吸收而痊愈。
②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或病菌毒力大,可引起严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③转为慢性骨髓炎,如不能彻底根除病灶,常复发。
(二)临床表现
1.初期 发病急,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伴有弛张性高热,可达39~40℃,患肢剧痛,压痛,肿胀局限在骨端。化验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血细菌培养常为阳性。
2.中期 发病后3~4日,上述症状、体征明显加剧,全身虚弱,高热不退,甚至出现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患肢剧烈胀痛或跳痛,环形弥漫肿,压痛明显,皮温增高,大约持续1周左右,剧痛可骤然减轻,可触及波动感,局部可穿刺抽出脓液。
3.后期 骨膜下脓肿破裂后,脓液流到周围软组织内,引起软组织感染化脓,穿破皮肤形成窦道。X线片可见骨质因炎症而变疏松,有时伴有病理性骨折。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近期可有过外伤、皮肤或上呼吸道等感染病史。
(2)全身高热,干骺端剧烈疼痛,皮温高,肢体肿胀,患肢不能活动。
(3)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血沉明显增快,血培养可查到致病菌。
(4)早期局部分层穿刺可吸出骨膜下脓肿及软组织内脓液,其涂片或培养可找到脓细胞或致病菌。
(5)X线检查,早期常无阳性发现,一般在发病2~3周以后,开始可见到骨质疏松,干骺端处有一模糊区,骨皮质有薄层骨膜反应或骨质破坏,有时可出现病理性骨折。4周以后,X线片显示有明显的骨髓炎特征性改变。局限性骨脓肿,X片可见到长管骨干骺端处有一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有死骨形成,周围有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的硬化骨。
2.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急性风湿热、化脓性关节炎、软组织化脓性感染、骨结核、骨肉瘤等相鉴别。
(1)急性风湿热 虽有发热和关节疼痛,但急性风湿热呈多关节游走性肿痛,局部症状和体征主要在关节而不在干骺端,且患者心脏听诊可闻及杂音。
(2)化脓性关节炎,同样有全身中毒症状,但其特点是关节肿胀出现早,病变在关节而不在干骺端,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关节穿刺可明确诊断。
(3)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软组织炎症时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局部红肿较明显,压痛较浅,且多偏于肢体一侧。
(4)骨结核 骨结核多为慢性起病,表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午后低热,盗汗及病灶处疼痛。部分病人有明确的结核接触史。结核杆菌培养可为阳性。X线片可见骨质为坏死样或溶骨样破坏,病灶区呈磨砂玻璃样改变,无反应骨形成,可见游离的高密度死骨影。
(5)骨肉瘤 多发生于10~25岁的青少年。位于长骨的骨肉瘤多起于干骺端,疼痛、肿胀为常见症状。开始多为隐痛、阵痛,后期转为持续剧痛,尤以夜间为重。肿块坚硬,压痛明显,表面有静脉怒张。化验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增高。X线片显示,肿瘤性新骨增生呈日光放射状排列。
(四)治疗
1.全身治疗 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如降高温、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并给予高蛋白、高能量和高维生素的饮食。凡疑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可能者,必须尽早应用抗生素,控制中毒症状。其药物首选新型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同时尽快行血和局部穿刺液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能选用更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抗生素的应用应足量、及时,全身及局部症状消退后,仍应继续使用4~6周。或以症状、血沉变化为依据,即症状、血沉正常后再应用抗生素4周左右。
2.局部治疗
(1)局部固定早期应用夹板、石膏托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保持于功能位,防止畸形或病理性骨折,并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2)手术治疗 应用大量抗生素治疗2~3天仍不能控制症状,且肿痛加剧者,诊断性穿刺时在骨膜下或骨髓腔内抽吸到脓液或渗出液,表明抗生素不能消灭细菌,感染有扩散的危险,故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多采用开窗减压引流,同时可应用抗生素灌洗,增加病灶内药物浓度,尽早杀死细菌,控制感染,防止感染扩散及转为慢性骨髓炎。
3.中医中药治疗
(1)初期 此期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根据临床辨证可相应选五味消毒饮、清热地黄汤、荆防败毒饮、清热逐瘀汤等加减内服,选用拔毒生肌散、双柏散、金黄散等外敷患肢。
(2)成脓期 此期治疗原则是先清营解毒,后托里排脓。方选托里消毒饮、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透脓散加减。
(3)溃后期 治疗原则是扶正托毒,去腐生新。方选托里消毒饮、十全大补汤等加减,疮口可用冰黄液冲洗,并根据有无脓腐情况,分别选用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生肌散药捻疮口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