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第152页(956字)

临床拔罐时,可根据不同病情和病变部位,分别采用以下几种拔罐方法:

1.单罐法 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的部位或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择适当口径的火罐,如头痛在太阳穴拔罐;冈上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胃痛在中脘穴拔罐。

2.留罐法 拔罐后将罐留置10~15分钟。适用于一般病症,单罐、多罐皆宜。罐子大吸拔力强要适当缩短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起泡损伤皮肤。

3.闪罐法 适用于肌肉比较松弛、吸拔不紧或留罐有困难处,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患者。用闪火法将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吸拔5~7次,至皮肤潮红、充血为度。

4.多罐法 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吸拔数罐,如某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体表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称为排罐法。如腰肌劳损可在肾俞、大肠俞、腰眼和疼痛明显的部位并列吸拔几个罐。

5.走罐法 又称推罐、飞罐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等处。需选用口径较大、罐口平滑厚实的玻璃罐,先在罐口及走罐所经皮肤上涂以润滑油脂,便于滑动,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皮肤上(注意吸拔力要适中,如过强则罐子推不动或易损伤皮肤),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向推动方向的后边着力,前边略抬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或循经,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充血为度。适用于神经麻痹、肌肉萎缩、失眠、脉络阻滞窜痛等病症。

6.针罐法 首先在穴位等处施行针刺,留针时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针罐结合并用。适用于风寒湿痹及疼痛性病症,疗效比单纯拔罐为好。

7.刺络拔罐法 先用三棱针点刺络脉、穴位处出血,然后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上,加强刺络放血的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痤疮、皮肤瘙痒症、丹毒、神经衰弱及气血淤滞等病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