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第231页(925字)

[简述]本病分原发与继发两种。原发性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的反复发作性的短暂的剧烈疼痛。多见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疼痛呈发作性、刀割样、撕裂样或烧灼样剧痛,持续时间为数十秒到数分钟。疼痛常因说话、咀嚼、刷牙或触摸面部某一区域而诱发。绝大多数为单侧,个别为双侧。发作严重可伴有面肌抽搐、流泪和流涎等症状者,称为痛性抽搐。继发性为三叉神经痛并伴有三叉神经受损害的体征,或其他颅神经损害体征以及肢体功能障碍。

本病按中医辨证,多为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而为疼痛,患者常表现为情绪激动,烦躁不安,脉沉弦或弦而有力。

[治法]养阴清肝,通经止痛。

[处方]1.毫针法:①下关、风池、中渚;②下关、合谷、三间;③太阳、下关、颊车、外关;④阳白、攒竹、四白、下关、合谷。⑤四白、颧髎、下关、颊车、大迎曲池;⑥风池、太冲、太溪、瞳子髎、下关

方法:依据辨经处方,通经止痛,选取1组处方,每日1次,留针40~60分钟,每10分钟施用提插泻法以加强针感,10~20次为1疗程,休息3~5天再治疗第2疗程。

2.耳针法:处方:面颊,上颌,下颌,神门,脑穴(均双侧,针刺)。

方法:上颌与下颌两穴可根据疼痛部位选择相应穴位,使用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发作时每天针1次,也可针刺1侧,用药籽贴敷另1侧。频频按压,以痛为佳,直至缓解。缓解后可仅贴敷1侧,隔日左右交替,10次为1疗程,作为巩固治疗。

3.穴位注射法:①太阳、合谷;②风池、下关;③颊车、曲池。

方法:第一支痛选①组处方,第二支痛选②组处方,第三支痛选③组处方,应用1%利多卡因每穴注入1毫升,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