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治疗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脊髓损伤》第409页(5543字)
物理因子治疗或称物理疗法在截瘫患者的功能恢复过程中起到辅助促进作用。临床上主要使用的物理疗法有以下几种:
一、中高频电疗法
(一)中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1~100kHz的交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生物物理作用特点是:①无电解作用:中频电疗法采用正弦交流电,临床治疗时无正负极之分,故无电解效应。②作用较深:机体组织对交流电显示的容抗(Xc)可用公式Xc=1/2πfC表示,中频电的频率(f)较高,Xc较小,作用较深。③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④特殊的神经肌肉刺激作用:与低频电相比,中频电需综合多个电脉冲才能引起一次兴奋,即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低频电只能兴奋正常的神经肌肉,而中频电有可能兴奋变性的神经肌肉,尤其是6000Hz以上的中频电,使用较大的电流强度可使肌肉强烈收缩而不致疼痛,即肌肉收缩阈和痛阈的分离现象。⑤镇痛:其中以低频调制的中频电镇痛作用最明显。⑥促进血液循环:通过轴突反射、刺激局部神经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减少肌肉活动代谢产物的堆积、对植物神经的作用等使局部小血管扩张。
(二)干扰电流疗法(interference electrotherapy)
干扰电流疗法是将两组频率不同的正弦电流(4000±100Hz)交叉输入人体,在电力线交叉部位产生低频调制(差频变化0~100Hz)的中频电流(差频电流),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兼有低、中频电疗的特点。治疗时,差频可固定于0~100Hz的任一值,也可在任一范围内变动(扫频)。不同的差频选择可用于不同的治疗目的;当输出两组等幅中频电流时为静态干扰电,若输出两组中频电流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自动变化即为动态干扰电,可提高该疗法的选择性和疗效。新近开展的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是将3组5000Hz等幅中频电流立体交叉地输入人体,利用星形电极产生高负荷的中频电流,发生三维效应,其特点为立体、多组小刺激、电流的动态性等。一般电极要求同直流电和低频电,但衬垫可以较薄,用于固定法治疗。四联电极是在一块绝缘垫上镶嵌4个电极,通过多芯线和多脚插头与主机联接,用于小部位治疗。手套电极可做移动治疗用。吸盘式电极用于抽吸法治疗,可产生干扰电流和负压按摩的综合治疗作用,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后废用性肌肉萎缩、内脏平滑肌张力低下(尿潴留、便秘、大小便失禁等)、胃肠功能紊乱、关节软组织的损伤和疼痛等。但对急性炎症、出血、严重心脏病、局部有金属等患者禁用。
(三)调制中频电疗法(modulated middle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调制中频电疗法是使用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其频率为2000~5000Hz,调制频率10~150Hz,调制深度0~100%。主要波形有:①连续调制波(连调):即调制波连续出现,用于止痛和调整神经功能以及刺激植物神经节。②间歇调制波(间调):即调制波间歇出现,适用于刺激神经肌肉。③交替调制波(交调):指调制波和未调制波交替出现。④变频调制波(变调):即两种频率不同的调制波交变出现。交调和变调波有显着的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的作用。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可用间调波30~20Hz,80~100%,通断比5∶5(秒)。促进淋巴回流作用:30~50Hz交调波,通断1∶1(秒),调幅100%,5分钟;150和50Hz变调波,通断1∶1(秒),调幅100%,5分钟;100Hz间调波,通断3∶3(秒),调幅100%,5分钟。采用以上电流作用可使淋巴管径增大,对促进瘫痪肢体的淋巴回流有较好作用。
(四)超短波疗法
频率30~300MHz、波长10~1m的电流为超短波电流。应用该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即为超短波疗法(ultrashort wave electrotherapy)。临床常用频率和波长:38.96MHz(7.7m)、40.68MHz(7.37m)、42.85MHz(7.0m)、50.00MHz(6.0m)。以电容场法为主;小功率机(50W左右)治疗时电极的气距0.5~1cm,深部治疗2~3cm;大功率机(200~300W)表浅治疗3~4cm,深部治疗5~6cm;电极放置方法有对置法、并置法、交叉法和单极法(适用于小而浅的病变)等。主要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及疼痛、肺炎等的治疗。
(五)微波疗法
频率为300~300000MHz、波长1m~1mm的电流为微波电流。应用该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即为微波疗法(microwave therapy)。临床常用频率和波长:分米波:300~10000MHz(1m~30cm);厘米波:10000~30000MHz(30~1cm);毫米波:30000~300000MHz(10~1mm)。厘米波和分米波治疗时需用同轴电缆(波导管)将微波电流传输至辐射器内的天线上进行辐射,借反射罩集合电磁波辐射于治疗部位。各种辐射器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①有距离辐射:可用球型、圆形、矩型和马鞍型辐射器,气距7~10cm;②接触辐射:可用聚焦辐射器紧贴面积相当的病区;用体腔辐射器做体腔内治疗,如直肠、尿道和耳道内辐射治疗等。此外还有隔沙、隔水袋辐射法等。微波疗法非热效应更加明显,热效应方面微波具有减轻脂肪产热的优点。在微波波段,波长越短,作用深度(半价层)越浅,一般认为分米波作用深度约为5~7cm,厘米波为3~5cm,毫米波仅作用体表。主要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及疼痛等的治疗。
二、光疗法
(一)红外线疗法(infrared radiation therapy)
红外线疗法是利用红外线防治疾病的方法,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6~400μm。医用红外线按波长不同分为两类:波长0.76~1.5μm为近红外线(短波红外线),穿透人体组织较深(半价层约5~10mm);波长1.5~400μm为远红外线(长波红外线),易被表层组织吸收,穿透组织较浅(半价层小于2mm)。红外线疗法的生理和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其主要的治疗作用如下:①改善肌肉痉挛:红外线使皮肤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使肌肉温度升高,降低肌梭中γ纤维兴奋性,使牵张反射减弱,肌肉张力下降,肌肉松弛。同时红外线照射也可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蠕动减弱。②消炎作用:红外线照射可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促进组织代谢,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消除肿胀,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利于慢性炎症的消散、吸收。③止痛作用:热作用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并通过缓解肌痉挛、消炎和改善血液循环而治疗各种类型的慢性炎症。④促进组织再生:红外线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再生,增强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能九,促进伤口愈合。可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治疗。
(二)紫外线疗法(ultraviolet therapy,UV)
紫外线疗法是利用紫外线照射人体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紫外线波长范围为400~180mμm。按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将紫外线光谱分为3个波段:①长波紫外线(UVA,400~320mμm):色素沉着、荧光反应作用强,生物学作用弱;②中波紫外线(UVB,320~275mμm):红斑反应最强,生物学作用最强;③短波紫外线(UVB,275~180mμm):对细菌和病毒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强。
1.紫外线红斑及最小红斑量的概念
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皮肤或粘膜后2~6小时,局部出现界限清楚的红斑,红斑持续时间10余小时?数日,局部可有皮肤脱屑或色素沉着,红斑反应强度、持续时间与照射剂量有关。最小红斑量(MED)即一个生物剂量是指紫外线灯管在一定距离(50或30cm)垂直照射下引起机体最弱红斑反应(阈红斑反应)所需的照射时间。最小红斑量是衡量紫外线照射剂量的指标。
2.红斑强度的分级
不同的紫外线照射剂量所引起的红斑反应的程度不同,为便于掌握红斑反应的程度,临床上常通过一些指征来确定红斑的分级(表16-13)。
表16-13 紫外线红斑分级
3.生物学和治疗作用
(1)杀菌、消炎、增加机体防卫和免疫功能:紫外线可直接破坏细菌和病毒的DNA分子结构而起到杀灭作用。红斑反应可加强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升温、新陈代谢,并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得到调节,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2)镇痛:通过局部病灶的治疗作用缓解疼痛,并且抑制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同时红斑反应产生的反射机制具有中枢镇痛的效果。紫外线红斑对交感神经节有“封闭”作用。
4.照射技术
主要有以下两种照射技术:
(1)红斑量照射法:按不同治疗目的采用不同强度的红斑量开始照射,以后根据皮肤反应和病情适当增加剂量(增加30%~50%),以达到经常保持红斑反应为目的。
(2)无红斑量照射法:用亚红斑量开始照射,如1/8~1/2生物剂量开始,隔次或隔两次增加1/4~1/2生物剂量,达3~5生物剂量为止。多用于全身照射,按照患者病变和体质可采用基本进度、缓慢进度和加速进度。
(3)注意事项:应注意保护患者和操作者的眼睛,避免超面积和超量照射。主要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及疼痛等的治疗。
(三)激光疗法
激光即由受激辐射的光放大而产生的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应用激光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激光疗法。激光的本质与普通光线无区别,但由于激光产生的形式不同于普通光线,故具有其自身特点:高亮度、高单色性、高度定向性和相干性好。激光生物学作用的生物物理学基础主要是:光效应、电磁场效应、热效应、压力与冲击波效应。其生理治疗作用主要是:①低能量激光主要呈现刺激作用和调节作用,包括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止痛,加强组织代谢,促进组织生长、修复和伤口愈合,调节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刺激穴位有“光针”作用等。常用氦氖激光原光束或聚焦照射、半导体激光、二氧化碳激光散焦照射等。②高能量激光即大功率激光,主要表现为热作用和破坏作用。利用高能量激光束或经聚焦后,光点所产生的高能、高温、高压的电磁场作用和烧灼作用,可进行组织切割、粘和和气化。常用二氧化碳激光、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氩离子激光原光束或聚焦照射以及准分子激光等。对于脊髓损伤患者主要用于止痛等治疗。
三、按摩和被动运动
截瘫的肢体如果长久在一个位置上不活动,就会引起肌肉、关节和韧带的挛缩,这种情况通过适当的按摩、被动活动则可预防其发生,也可起到治疗作用。
(1)按摩的目的是改善局部组织的血运,增进局部代谢,使不活动而较僵硬的肌肉及韧带组织逐渐变软,并进而恢复其关节原来的活动范围。从这个目的出发,要求手法治疗应轻柔,不可过猛以免引起组织撕裂。
(2)对关节的被动活动不可强烈,亦应循序渐进,但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被动活动可能撕伤关节囊或周围组织。当关节达到接近正常的活动范围时,每日该关节活动数次,每次达到该关节的完全活动范围为适当。
(3)对痉挛性肢体的按摩及被动运动,要特别慎重。痉挛肢体的皮肤及肌肉等对刺激的反应常比较强烈,这种患者一般不需要过强按摩的刺激。如果经常处于屈曲痉挛或伸直痉挛,则需要适当地进行被动活动关节;或待其反应性痉挛暂时停止后,轻柔而持续地将该关节伸直或屈曲,达到接近正常范围,每日数次即够,多做无益反而有牵拉撕伤组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