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神经科手册

脑室气体造影

书籍:神经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科手册》第299页(2559字)

脑室气体造影,是用穿刺针直接穿刺侧脑室,并注入气体,以显示脑室系统的位置及形态。此法显影一般良好,诊断准确率高。

一、适应症

(一)颅内占位病变,颅内压增高症状较明显,尤以后颅凹病变、中线部位病变应首先考虑。

(二)气脑造影显影不良,或经脑血管造影未能确诊者。

(三)准备造影后做脑室体外引流者。

二、禁忌症

(一)无条件进行开颅手术者。

(二)曾行脑室静脉和脑室心室分流术者。

三、术前准备

(一)剃光头发,其他同气脑造影。

(二)术前一小时给鲁米那0.03克,术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东莨菪碱0.3毫克。

四、操作方法

(一)顶部后角穿刺:

1.取俯卧位,于枕外粗隆上约4~6厘米,中线旁开2.5~3厘米处,做长约3厘米的双侧对称性切口,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勿伤血管,以脑穿刺针刺入约1~2厘米,拔针后可用电烙止血,然后分层缝合(图141、142、143)。

图141 侧脑室后角穿刺术颅钻孔位置

图142 侧脑室后角穿刺方向与深度

图143 侧脑室后角穿刺方向

2.用脑针向眉间方向穿刺,一般距头皮约7~8厘米处进入脑室,有脑室扩大者,约3~5厘米可达脑室(如未能进入脑室,可改变方向重新穿刺),或作对侧脑室穿刺。

3.测量脑室初压后,先缓慢放出脑脊液5~10毫升,继而注入等量气体,进行气液交换,一般交换至无脑脊液流出,轻度脑室扩大者,约需注气40~50毫升,脑室明显扩大者,约需100~200毫升。

(二)额部前角穿刺:该部脑皮层血管较多,易出血,可因肿瘤压迫而移位,故穿刺易失败,如需作脑室持续引流时,此法较为方便。

于发际内,冠状缝前2.5厘米,中线旁开2.5厘米处,作3厘米长的切口,穿刺方向与矢状平面平行,向同侧外耳道方向刺入约4~6厘米,即可进入脑室,而后充气造影(图144)。

图144 侧脑室前角穿刺术

(三)前囟穿刺:婴儿可直接由前囟穿刺脑室,穿刺点在前囟的外侧角,以22~20号长约5~6厘米的小儿腰穿刺针,刺入头皮后,改为垂直方向进入脑室,注气造影或放液减压。

(四)经眶穿刺:于眶上缘中点,眶上缘和眼球之间,先以骨髓穿刺针(或直径不小于2毫米粗的钢针),刺透上睑皮肤后,针尖向上后方呈45度倾斜,直达眶顶,穿透眶顶,再用20号腰穿针向后上方刺入约5~7厘米,即达脑室额角。

此穿刺法,多用于颅后凹病变急救时,以减低颅压。近来已较少应用。

(五)简便快速钻颅穿刺法:

1.器械准备:手摇快速钻颅器一套(钻把一只,钻针2~3个,钻头松紧钥匙一个),以及其他常规器械(图145)。

图145 手摇快速颅钻

2.操作方法:两前额常规钻颅位,以胆紫标记,一般取右侧,1~2%普鲁卡因局麻,钻针长度多取头皮加颅骨厚度之和再加0.5~1厘米(约2~3厘米),钻针方向与脑室额角穿刺方向一致,当摇钻后钻针穿过内板和硬膜,感到阻力消失时,拔钻针,换用脑针穿刺,进入侧脑室前角时,可见脑脊液溢出,记录脑针进入深度和方向,再用管内放置金属导针的塑料管,依前穿针方向和深度进行插入,并将管固定于头皮上,以备造影或脑室体外引流。

此法简单易行,勿需切口,需时间较短(10~15分钟),也可于手术室外进行,但由于钻孔小,脑针方向受限,对脑室移位患者,常不易成功(此法系山医附院神经科创用)。

五、注意事项

(一)脑室造影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

(二)当日不能手术或不宜手术者,病情又较重时,应及时放气,以免发生脑疝等意外。

(三)一般多行肿瘤侧穿刺,常可直接刺达瘤体或囊腔。

(四)术中如有神志不清、呼吸困难、紫绀等,应立即停止注气,观察1~2分钟,仍不见好转时,则应迅速放气,并给氧气吸入、注射50%葡萄糖与中枢兴奋剂等。

(五)做好开颅术准备,若造影后病情恶化,可立即开颅手术。

(六)为减压行脑室穿刺者,应缓慢放出脑脊液,以免放液过快时,形成小脑上疝或脑室内出血。

(七)如穿刺不成功,需调整脑针方向时,应将脑针拔出脑外,重新穿刺,切忌在脑内移动。

上一篇:失语症检查 下一篇:神经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