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药物治疗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速查手册》第559页(826字)

【释文】: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多在动态下急性起病,骤然发生头痛、呕吐,可有轻度的脑膜刺激征,并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及脑血管造影(DSA)等对诊断脑出血极有价值。在没有条件或不能行CT检查时,可行腰椎穿刺协助诊断脑出血,但阳性率仅为60%左右。对大量的脑出血或脑疝早期腰椎穿刺应慎重,以免诱发脑疝。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2~4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吸氧、防治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

2.控制脑水肿 积极控制脑水肿、减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其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可参见“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

3.适当调控血压 收缩压180~230mmHg或舒张压105~140mmHg时,宜口服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等降压药。收缩压在180mmHg以内或舒张压105mmHg以内,可暂观察而不用降压药。

4.防治并发症 若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并发消化道出血,应作相应处理。常用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有:①西咪替丁(甲氰咪胍),0.6~0.8g/d,静滴;②雷尼替丁:150mg,qd~bid,口服;③奥美拉唑:20~40mg/d,口服或静注;④其他:如氢氧化铝凝胶、去甲肾上腺素溶液、云南白药等。

5.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可能是辅助治疗脑出血的一项有前途的措施,越早用越好。

6.康复治疗 早期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如病情允许,危险期过后,应及早进行肢体功能、言语障碍及心理的康复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