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临床普外科手册

小肠梗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临床普外科手册》第254页(1521字)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通过肠道,称肠梗阻。通常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如麻痹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根据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又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区分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对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诊断要点】

1.单纯性肠梗阻

(1)症状和体征:高位肠梗阻通常呕吐频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并有上腹不适或隐痛;中或远端的小肠梗阻表现为脐周但定位不明确的阵发性绞痛,梗阻部位越低,呕吐发生越晚,呕吐物更接近于粪性。高位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明显,有时可见肠型;全腹轻度到中度压痛,肠鸣音亢进,叩诊多呈鼓音。

(2)实验室检查: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升高,血液浓缩和水、电解质紊乱。

(3)影象学检查:腹部立卧位平片显示扩张肠襻内的气液平,结肠内通常无气体。

2.绞窄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在单纯性肠梗阻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症状和体征:梗阻早期出现休克;绞痛转变为持续性腹痛;呕吐为棕色或血性;腹部明显压痛和肌紧张;体温升高,甚至出现高热。

(2)实验室检查:与血液浓缩不成比例的白细胞升高提示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3)影象学检查:腹部立卧位平片显示肠间隙增宽;有指压痕,黏膜形态消失。

【处理】

1.非手术疗法

(1)胃肠减压:一般采用普通胃管,如Levin管;对低位肠梗阻,可采用米-阿管(Miller-Abbott)管,通过幽门到达梗阻部位,以取得良好的减压效果。

(2)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根据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结果决定补充量;补液以平衡盐溶液为主。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绞窄性肠梗阻时血浆成分丧失较多,重症患者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补充胶体。

(3)防治感染:单纯性肠梗阻晚期或绞窄性肠梗阻时,可选择一种广谱抗生素加甲硝唑(灭滴灵)。

(4)对症处理:经胃管注入石蜡油100ml,并夹管10~20分钟,必要时可多次重复;严重贫血患者应给予输血;绞痛剧烈可给予解痉药物。

(5)中医中药:如针灸,中药腹部外敷等。

2.手术疗法:绞窄性、肿瘤及先天肠道畸形所致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肠梗阻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

(1)解决引起梗阻的原因,如粘连松解、肠套叠和肠扭转复位等。

(2)肠切除:包括肠管肿瘤、炎症狭窄或坏死肠襻。

(3)短路手术:用于梗阻的病灶已无法切除。

(4)肠造口和肠外置:小肠梗阻少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