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26页(2542字)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和体征

几乎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有胸部疼痛和不适。典型者位于胸骨后放射至左肩及上肢,偶尔可出现在不典型部位如剑突下、右上肢及右肩、下颌或牙齿,性质为压榨性、窒息性剧痛,患者有濒死感,且伴有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大汗、恶心呕吐和上腹部胀痛等。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无效。老年人疼痛不典型常表现为如低血压、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听诊常有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或房性奔律,心浊音界可轻度至中度增大。少数病例在起病2~3d出现心包摩擦音,心尖部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和收缩期喀喇音。

(二)心电图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后数小时至数天,S-T段弓背形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高尖直立的T波逐渐下降,最后倒置,形成了QRSST-T三相波混合的特征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二、急救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避免情绪波动 严格限制家属探视,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和睡眠。禁止吸烟、饮酒、喝咖啡,不宜看电视和阅读报纸,消除精神紧张和思想恐惧。

2.休息 原则上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第二周病情稳定可在床上活动,第三周可试行下床活动,并酌情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宜,适当活动可避免血栓形成,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后期心功能的恢复。

3.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应食清淡,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前3d给予流质,以后逐渐改为半流质或软食,可少量多餐,严禁饱餐。

4.保持大小便通畅 防止因便秘排便用力导致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心脏破裂或猝死。如3d以上未解大便,应给予果导片、番泻叶等缓泻剂。大便干结时,嘱患者不可用力,可肛注开塞露或50%甘油水60ml灌肠。膀胱过度充盈,也可导致心室纤颤猝死,故应协助患者小便,如轻轻按摩下腹部、热敷下腹部等,必要时导尿。

(二)一般急救

1.吸氧 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方法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若无并发症可吸氧3~5d,重者可适当延长吸氧时间。头24h为高流量吸氧,每分钟为3~5L,以后改为低流量吸氧,每分钟为1~2L,病情稳定后可改为间断吸氧。

2.止痛 迅速而彻底的止痛是防止心肌梗死面积扩大的重要一环。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0.3~1.2mg或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如疼痛仍不缓解,可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mg,必要时4~6h后可重复使用。疑有冠状动脉痉挛者,可用心痛定5~10mg舌下含化。

3.镇静 使患者保持安静,对焦虑烦躁者,可每次口服舒乐安定1~2mg,每日3次或每晚睡前服,必要时安定5~10mg肌内注射。

(三)心律失常的急救

一旦发现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100mg,有效后以每分钟1~4mg的速度静脉滴注,至少维持48h,然后改为每次口服慢心律100~150mg,每日3次。对缓慢的心律失常可用适量阿托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阿-斯综合征发作者,宜安装临时起搏器。如发生心室纤颤,应立即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在上述治疗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心电变化,严格控制液体滴数,熟练掌握除颤技术,做好随时除颤的准备,分秒必争,抢救患者。

(四)心源性休克的急救

血容量不足者,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10%葡萄糖静脉滴注。补足血容量后血压仍不升者,常用多巴胺,每分钟每千克体重4~10μg;或多巴酚酊胺,每分钟每千克体重5~15μg静脉滴注,无效时可加用阿拉明。如血压有所回升,可用适量硝普钠或酚妥拉明等血管扩张剂,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纠正酸中毒,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护士应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和每日出入水量。

(五)急性左侧心力衰竭的急救

治疗急性左侧心力衰竭的主要措施是吸氧(湿化瓶中用20%~30%酒精)、应用吗啡、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等。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加心肌的应激性,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扩大心肌梗死面积,有诱发心脏破裂的危险,一般在梗死后最初1~2d尽量避免使用。

(六)并发症的急救

1.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在心尖部常出现新的全收缩期杂音和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严重者伴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甚至休克。处理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如乳头肌断裂,须做瓣膜置换术。

2.心脏破裂 典型表现为血压骤降、心音消失及心包填塞症,出现电-机械分离现象。处理的重点是去除高血压、情绪激动等诱因,使患者严格卧床休息,以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生,应紧急手术。

3.栓塞 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卧床不易过久,应逐渐适量活动,以免诱发血管栓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