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桐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育苗技术手册》第245页(1509字)

大岩桐为苦苣苔科苦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Sinningia speciosa,别名六雪尼、落雪泥等。原产巴西。宜盆栽。

(一)植物学特征 地下具肥大的肉质扁球形块茎,中央下凹,外皮褐色。地上茎极短,绿色,常在2节处变为红褐色。全株密被白色茸毛。叶对生,极少为3叶轮生,肥厚呈绒质状,卵形、长椭圆形、倒卵形,边缘有锯齿。花顶生或腋生,花冠钟状。花梗肉质粗壮,从地上茎中央及叶腋间抽生。花瓣丝绒状,有墨红、玫瑰红、紫蓝、白、青、紫、白边红心、白边蓝心等色,花柱高于花药,雌蕊早熟,多自花不孕。蒴果,种子黑褐色,极细小,千粒重0.04克。

(二)秧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秧苗生长适温18~25℃,种子发芽适温20~22℃。忌强光直射,夏季遮去50%光较适宜,冬季应充分见光。喜床土湿润,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床土,床土适宜的pH5.5~6.5。

(三)播种育苗技术 可分批播种,以10~12月播种为好。在温室内播种。播种床土应微酸性,并加入1%左右的过磷酸钙。将床土过筛装入育苗盘,稍压实刮平,用喷壶浇透底水。将种子加入20~50倍细面沙或细土拌匀,撒播,播种量为每平方米1克左右,将地温调节在20~22℃,10天左右可出苗。8~9月播种的可适当见光,11~12月播种的应见充足光。当有1~2对真叶时可按照苗距3厘米开沟移植,注意遮荫,4~5对真叶时移入容器培育成苗。也可移入直径7~8厘米容器直接培育成苗。

(四)扦插繁殖技术

1.芽插 块茎栽植后常发生数枚新芽,当芽长到4厘米左右时,选留1~2个芽生长开花,其余的可取之扦插,插后覆盖塑料薄膜,控温21~25℃及60%的空气相对湿度,遮半荫,15~20天可生根。

2.叶插 于温室中全年均可进行,但以花后为好。选择生长充实的叶片,带叶柄切下,将叶柄短截至3~5厘米,修去叶边并割断主叶脉,斜插入干净的基质中,使叶面平铺于基质上,基质可用河沙、蛭石或珍珠岩,遮荫保湿,10天后开始生根,20~25天可于叶柄和叶脉伤口处形成小球茎,将其移入花盆中栽植。

(五)分株繁殖技术 选生长2~3年的植株,于早春新芽生出时,用利刃将块茎分割成数块,每块都带1~2个幼芽,切口涂抹草木灰,晾干后第2~3天栽入花盆中。栽植时以顶端幼芽与土面齐平为准,控温22℃,保持空气湿润,初栽时可不施肥,也可不浇水,以防切口腐烂。当芽长到3~4厘米时,只留中央1个粗壮芽,其余全部抹去,生长期间每10~15天可用腐熟的豆饼水追肥1次(1∶10稀释),约5个月可开花。

(六)组织培养技术 可用茎尖、茎基、叶片、叶柄和种子作外植体进行培养。用70%酒精浸泡10~15秒,再用10%的漂白粉澄清液消毒20分钟。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切取0.5~1厘米组织,采用MS培养基添加1~3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和0.1~0.5毫克/升萘乙酸或添加0.5~3毫克/升的动力精。经1个月培养则可产生丛芽。生根培养时,切取2~3厘米长的芽,接种到1/2MS培养基添加0.01~0.05毫克/升的萘乙酸或0.5毫克/升的吲哚乙酸,约经1个月培养可产生完整根系。根系形成后可移栽。

上一篇:鹤望兰 下一篇:花卉育苗技术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