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的救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清华大学出版社《反化学恐怖医疗手册》第201页(2898字)

强酸类主要包括硫酸、盐酸、硝酸,它们都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不挥发,加热到50℃以上时即产生三氧化硫烟雾,1.2mg硫酸含有1mg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烟雾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浓盐酸与空气接触可以释出具有刺激性的氯化氢气体。硝酸为无色液体,浓硝酸在空气中放出五氧化二氮(N2O5)即硝酐,与空气中的水汽形成酸雾,不久即分解,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具有刺激性。

强酸类在工业上用途广泛,三酸制造、金属加工前酸洗、化肥、化工、电镀、石油提炼、人造纤维、照相胶片、钢铁、炸药、纺织、造纸、印染、鞣革等工业均应用。

强酸类中毒的原因,多为生产过程中接触、吸入或误服引起。

一、毒理

强酸类主要经呼吸道、皮肤吸收以及消化道而进入体内,经血循环分布到身体的各器官及组织,引起中毒,以肝、肾受损害较重。酸在体内除被中和解毒外,可由肾脏排出体外。

强酸类主要可使蛋白质凝固,造成凝固性坏死。其病理变化为局部(包括口腔、支气管、肺泡、食管、胃、肠、皮肤等)充血、水肿、坏死及溃疡。严重时可引起受损器官的穿孔、瘢痕形成、狭窄及畸形。肝、肾组织常有脂肪变性、坏死。

在临床上,强酸类烟雾吸入中毒危害性较大的病变是肺水肿。其发生的毒理作用可能是吸入强酸类烟雾后,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损伤了肺泡壁的表面活性物质,使肺泡壁通透性增强;同时也增加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致使体液由毛细血管渗透到间质和肺泡内;再者,中毒后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右总淋巴管痉挛而引起淋巴回流障碍。以上这些毒理作用可促使肺水肿的发生,并可进一步发生其他病理变化。浓硫酸的致死量约为1ml,盐酸约为15ml,硝酸约为8ml。

二、临床表现

强酸类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皮肤接触后的腐蚀和溃疡形成等征象。

(1)呼吸道黏膜刺激征象:强酸类的烟雾吸入后即刻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出现呛感、流泪、咳嗽、胸闷、呼吸加快;检查时可见鼻腔及咽喉黏膜充血及水肿,并有浆液性分泌物;肺部可能听到干啰音或湿啰音。病情严重或吸入高浓度强酸类烟雾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和肺水肿,此时有发绀,呼吸及脉搏加快,咳嗽加重,咳血性泡沫痰,两肺可听到大量湿啰音,体温升高或正常,血压下降。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大片致密阴影。高浓度强酸类吸入时还可引起喉头痉挛或水肿,甚至导致窒息,特别是盐酸能很快造成死亡,其原因就是由于喉头痉挛、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或反射性的呼吸中枢受到抑制。硝酸中毒严重时,可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及心肌损害和昏迷;部分患者还可合并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皮肤接触强酸类后可引起皮肤灼伤、腐蚀、坏死及溃疡形成。

①硫酸所致的皮肤溃疡界限清楚,周围微红,且溃疡较深,溃疡面上盖以灰白色或棕黑色痂皮,受损害部位疼痛剧烈;若皮肤灼伤面积大时,常能引起休克。

②硝酸与皮肤接触后,如不立即冲洗,可迅速与皮肤的蛋白质结合,使皮肤变黄色。接触50%~60%硝酸,局部皮肤呈黄褐色,并有结痂,经1~2周后脱落,可不留疤痕。皮肤接触98%浓硝酸时,可使皮肤造成三度灼伤,局部褐色,局部结痂的皮肤界限清楚,周围红肿起泡,痂皮脱落或可形成溃疡。

③盐酸气体刺激皮肤后,可发生皮炎,局部潮红痒感,或出现红色小丘疹以至水泡。盐酸溶液接触皮肤,可使局部出现红斑及水泡,造成灼伤。

④眼部受强酸类烟雾或蒸气刺激后可引起眼睑浮肿,结膜炎症和水肿,角膜灼伤变混浊,甚至穿孔;严重时可引起全眼炎,以致完全失明。

(3)误服强酸类中毒后,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发生剧烈的灼热性疼痛。嘴唇、口腔和咽部可见有灼伤,甚至形成溃疡。呕吐物中有大量褐色物以及食管和胃黏膜的碎片;严重中毒时可发生胃穿孔、腹膜炎、喉头痉挛和水肿、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以及便秘和腹泻等。治疗后常有食管及幽门狭窄、腹膜粘连及消化道功能紊乱等后遗症。

(4)强酸类中毒时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等,重症病例可有烦躁不安、惊厥以及昏迷等。此外,强酸类中毒严重时可引起肺水肿及肝脏和肾脏的损害。

三、诊断

根据接触史(或误服史)和以皮肤、黏膜的刺激、腐蚀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一般可以作出诊断。

四、预防

(1)加强个人安全卫生措施,穿戴防护服、手套、防护靴和防护面具等。

(2)接触酸的车间内应有冲洗设备,一旦发生事故时,应即刻冲洗。

五、治疗

1.急性吸入性中毒

(1)迅速将患者撤离现场,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氧气吸入。

(2)如眼受到损害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给予可的松眼液及抗生素眼液交替滴眼,并可给以维生素B6、高渗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等混合滴眼,以营养角膜及减轻水肿,必要时用0.5%地卡因溶液滴眼以止痛。

(3)有喉头痉挛及水肿时,其治疗参见氨中毒。发生肺水肿及休克时,其处理参见总论,并给予保护肝脏的药物。

2.皮肤灼伤

皮肤接触部位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脱去污染衣物,用4%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皮肤。冲洗后的创面处理同一般灼伤。

3.误服中毒

严禁洗胃,也不可催吐,以免加重损伤和引起胃穿孔。可用2.5%氧化镁溶液、乳、豆浆、蛋清等口服,禁用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或口服),以免因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的危险。其他进行对症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