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叶斑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36页(825字)

【学名】 llliberis pruni Dyar.。

【别名】 梨斑蛾、星毛虫、饺子虫。

【分布与为害】 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寄主有海棠、桃、雏菊、垂丝海棠、樱花、西府海棠、梨等。幼虫食芽、嫩叶、花朵,以后包叶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3毫米,翅展22~30毫米,黑色。翅半透明,翅脉清晰可见。中脉贯串中室。雄蛾触角双栉齿状,雌蛾双锯齿状。卵长0.7~0.8毫米,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为黄白色,近孵化时,紫褐色。数十至百余粒,单层排列成块状(图6-18)。末龄幼虫体长20毫米。初孵及越冬出蛰的小幼虫淡紫褐色,成长后体呈纺锤形,白色,有断续的黑色背线,亚背部有1排黑色斑块,每节上有4簇毛丛。蛹长约12毫米,初为黄白色,羽化前变为黑色,包在长纺锤形白色薄茧中。

图6-18 梨叶斑蛾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5.梨芽被害状 6.梨叶被害状

【生活习性】 在山东1年1代。以2龄幼虫在包叶内结薄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初越冬幼虫出蛰,先食害芽、花朵及嫩叶,以后食叶为害。幼虫可转移食害4~5片叶,粪便排在包叶内。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老熟转移它叶化蛹。叶小即重叠在叶间化蛹。蛹期9~11天。6月上、中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白天交配、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卵期7天。初孵幼虫食叶片呈网状,至6月底7月上旬达2龄时,潜藏越夏后过冬。

【防治方法】 人工捕杀包叶内幼虫。

幼虫出蛰与幼虫孵化期,喷Bt乳剂500倍液,或敌百虫10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