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圆蚧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05页(905字)

【学名】 Aonidiella aurantii Maskell。

【别名】 红肾圆蚧、橘红片圆蚧。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云南、四川、贵州、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北、陕西、新疆、内蒙古、辽宁、湖北、宁夏等地。寄主有桂花、月季、玫瑰、茶花、鹤望兰、君子兰、含笑、苏铁、樱花、鸢尾等。雌成虫和若虫刺吸枝干和叶片汁液,使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发黄,提前落叶。

【形态特征】 雌介壳扁圆形,直径2毫米,橙红至红褐色,中央稍隆起,淡橙红色,壳透明,壳点中央暗褐色。雄介壳较小,长椭圆形,中央也稍隆起,黄灰色,边缘略暗淡,壳点偏于前端一侧(图7-18)。雌成蚧卵形,长1.1毫米,宽1.3毫米。头、胸及第一腹节的一部分最宽大,而后边则渐尖。背、腹面高度硬化,臀叶3对,不分裂,第一对较大,两侧有凹刻,第二对稍小,第三对外侧常有小缺刻。臀棘较发达,其顶端分枝呈不规则的帚状。雄虫有翅和触角1对。卵为椭圆形,浅黄色,长0.2毫米。1龄若虫椭圆形,浅橙黄色,2龄以后可区别雌雄。雌虫圆形,体前部呈肾形,橙红色。雄虫体略呈肾形,淡黄色,长1毫米,开始出现翅芽、交尾器和复眼。蛹长椭圆形,橙红色,长0.8毫米,有翅芽和交尾器。

图7-18 红圆蚧

1.雄成虫 2.雌虫介壳 3.雄虫介壳 4.被害状

【生活习性】 1年发生5~6代。在江、浙一带,1年2代。以受精雌虫在枝叶上越冬。胎生若虫不产卵。6月中旬出现第一代若虫。8月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第二代成虫10月中旬羽化。每雌虫可生160~350头若虫。若虫产下后,经过1~2小时再固定取食,形成小扁圆形介壳。

【防治方法】 结合修剪、剪除虫枝并烧毁。若虫孵化期,选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蚧螨灵1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