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斑毒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44页(871字)

【学名】 Orgyia gonostigma Linnaeus。

【分布与为害】 在黑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甘肃、四川等地均有分布。寄主有木芙蓉、扶桑、紫薇、碧桃、樱花、梅花、蔷薇、贴梗海棠、垂丝海棠、山茶、榆、美人蕉等。幼虫食害叶片。大发生时,可将全株叶片食光。

【形态特征】 雄成虫体长10~14毫米,体灰褐色。触角栉齿状。前翅黄褐色,顶角处有1白斑。白斑下方和肩角处各有1赤黄色斑。臀角处有1新月形白斑。后翅栗褐色,缘毛黄褐色。雌成虫13~18毫米,体密被深灰黄色短茸毛。触角纤细,节上有短毛。足灰色,有白毛。爪腹面有齿。翅短,仅留痕迹。卵倒立的馒头形,卵孔处下凹,呈花瓣状,外有1环纹,乳白色。幼虫体长22~38毫米,深灰色,被黄色和黑色毛,体两侧有黄褐色纹。前胸背面两侧各有1向前伸的黑色羽状长毛束。体各节有疣,上生白色或黑色的长刺毛,第一至四腹节背面中央各有1黄灰色短毛刷,第八腹节背面有1向后斜的黑色长毛束。蛹赤褐色,长11~20毫米。背面有黄色毛。茧丝质,淡灰黄色。

【生活习性】 在成都1年3代。以3龄幼虫在树皮下越冬。次年4月上旬出蛰,5月中旬至6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第一、二、三代幼虫发生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雄虫羽化盛期比雌虫早。白天交尾。卵产于茧壳表面,排列成层。每雌虫可产卵270~760粒。初孵幼虫先食卵壳,后群集叶背取食叶肉,仅留上表皮,3龄以后分散取食。幼虫老熟后,在叶背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冬季刮除树皮下越冬幼虫。第一代幼虫盛孵期即6月上、中旬,选喷100亿/克青虫菌200倍液,或20%三氯苯醚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幼虫为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