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12页(1061字)

【学名】 Psilogram ma menephron Cramer。

【别名】 泡桐灰天蛾。

【分布与为害】 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江西、安徽、湖南、云南、四川、陕西、天津、河北、广东、山西、湖北等地均有分布。寄主有栀子花、丁香、凌霄、桂花、茉莉、泡桐、海桐、女贞等。幼虫食叶,食量大,短期间内,可把茉莉叶片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50毫米,翅展90~130毫米。体、翅暗灰色,混杂霜状白粉。胸部背面两侧及后缘有棕黑色纹,形成圆圈状。腹部背面中央及两侧各有1条灰黑色纵纹。前翅中部有2条棕黑色波状横线,中室下方有2条黑色纵纹,翅顶角有1黑色半圆形曲纹。后翅棕黑色,被白粉。前后翅外缘均由黑白相间的小方块连成。卵为球形,初产时绿色,后渐变为淡黄色。老熟幼虫长92~110毫米。有2种色型。1种为绿色,体上有黄白色的细小颗粒,腹部第一至八节两侧各有1条白色斜纹,斜纹上缘绿紫色,气门黑色,外有黄白色圈,尾角绿色;另1种在腹部第一至七节背面两侧各有2个三角形的褐色斑块,尾角褐色,上生短刺。幼虫色型、斜纹均在3龄后出现,胸足均为黄褐色,腹足绿色。蛹纺锤形,长50~60毫米,喙在头部弯曲成环,末端与蛹体接触(图9-83)。

图9-83 霜天蛾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生活习性】 南方1年3代,河南1年2代。均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4月初开始羽化。成虫夜间活动,趋光性强。卵散产于叶背。卵期约20天。幼虫孵化后先啮食叶表皮,随后蚕食叶片,咬成大缺刻或孔洞,6~7月为害最烈,在地面上可见大量碎叶和大粒虫粪。老熟幼虫后入土化蛹。第一代成虫于9~10月间羽化,幼虫为害至10月底,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冬季翻土杀越冬蛹。人工捕杀幼虫。

(2)幼虫发生多时,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含100亿孢子/毫升的青虫菌500倍液。

(3)保护利用天敌。二点螳螂是霜天蛾的重要天敌,应重视保护和充分利用。

分享到: